当前栏目:数据要闻

三季度黄石农村经济形势

来源:市统计局 时间:2014-10-23

分享:

  今年以来,黄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主题,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中心,以推进农村改革为动力,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黄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三季度黄石市农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一、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前三季度,黄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5.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黄石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55.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44.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16%。

  1、秋收粮油呈“三增”态势。黄石市秋粮播种面积120.1千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2.0千公顷,增长0.03%;中稻播种面积23.5千公顷,增长0.7%;晚稻播种面积35.0千公顷,增长2.3%;秋油播种面积11.9千公顷,增长1.5%。黄石市秋粮单产343公斤,同比增长4.5%。其中:早稻单产377公斤,增长5.2%;中稻单产440公斤,增长7.2%;晚稻单产341公斤,增长1.4%;秋油单产127公斤,增长1.7%。黄石市秋粮总产61.9万吨,同比增长5.1%。其中:早稻总产18.1万吨,增长5.2%;中稻总产15.5万吨,增长8.0%;晚稻总产17.9万吨,增长3.8%;秋油总产2.3万吨,增长3.3%。

  2、畜牧业平缓增长。前三季度,黄石市生猪存栏92.15万头,家禽存笼1289.87万只、牛存栏10.03万头、羊存栏7.28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82%、3.79%、5.36%、5.79%。黄石市生猪出栏89.5万头,肉牛出栏1.06万头,肉羊出栏3.25万头,肉禽出笼218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47%,6.18%,4.58%,2.08%。禽蛋产量2.39万吨,同比增长8.34%。预计全年生猪出栏130.93万头、家禽出笼3111.3万只、禽蛋产量4.4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77%,2.41%,7.71%,畜禽总量呈平缓增长态势。

  (一)生猪养殖止亏转赢。从7月中旬之后,生猪出栏价格开始回升,中秋节前生猪价格为15.2元/公斤,当前(9月19日),生猪出栏价格为14.8元/公斤,据测算:目前一头生猪(按100公斤计算)平均饲养成本在1450元左右,其中仔猪400元,饲料940元,防疫药品等50元,人工摊销30元、水电摊销15元、死亡摊销15元,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盈利30元左右。随着十一节假日来临,终端需求有所增加,生猪价格有可能出现小幅上涨。

  (二)蛋鸡养殖效益良好。进入第三季度以来,鸡蛋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后,鸡蛋价格维持在5元/斤以上,目前,鸡蛋出厂价格5.3元/斤。据测算,综合饲料、人员工资、水电等费用,鸡蛋成本价格为3.5元/斤左右,蛋鸡养殖效益良好。

  (三)肉鸡养殖利润趋好。上半年,肉鸡市场持续疲软。肉鸡出场价格维持在4.4元/斤左右,8月份后,肉鸡价格开始上涨,目前为5.3元/斤。据测算,包括鸡苗、饲料、人工、防疫等在内,肉鸡饲养成本为4.4元/斤左右,目前,每只肉鸡(2公斤)盈利

  (四)牛、羊等畜产品价格依旧坚挺。近年来,由于牛羊肉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价位较高。据定点监测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牛、羊等畜产品平均价格分别维持在为35元/斤、38元/斤,价格变化基本持平,牛羊养殖均处于盈利水平。

  3、渔业创优态势良好。上半年黄石市渔业生产创优势头良好,一是渔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二是水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黄石市已初步形成了7大水产基地板块;三是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得以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渔场的发展壮大,为现代渔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1-3季度黄石市水产品产量13.34万吨,同比增长7.2%,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21.98万吨,同比增长8.6%。

  4、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对黄石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新申报龙头企业进行了监测评审,拟新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取消13家不合格企业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目前认定名单正在网上公示。预计前三季度,黄石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82亿元。沼山村桃花节、狗血桃采摘节,军垦葡萄节等休闲农业品牌逐渐打响。6月14日的狗血桃采摘节接待游客人次将超过7000人次。预计前三季度,黄石市休闲农业点总营业收入达3.2亿元,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3亿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问题:1、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多。今年来畜禽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畜禽产品价格不稳定,加上仔猪、玉米、饲料等养殖成本的增加,疫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突发因素的干扰,养殖户越来越难于预测市场行情,风险较大,养殖意愿不稳定,畜牧养殖缺乏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持续的养殖动力。

  2、农资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增收。农资、用工、农机使用价格常年高位运行,给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各项惠农政策的效应,冲抵了强农惠农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积极性。

  3、制约因素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不利气候、基础设施老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信息不畅、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等方面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

  建议:1、抓好畜牧业生产。引导、支持和鼓励业主对畜禽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倡生物发酵床、“猪-沼-菜(果、鱼、电)”、林下养鸡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加大提高粮食保护价格的措施。一是继续稳定提高粮保护价,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加快构建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组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四是健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