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无”与“有”,谜底在蝶变。
春日里的开发区·铁山区,有春的柔软,更有夏的火热。
15日,走进湖北联新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一边的厂房装修如火如荼,设备陆续进场;一边已建的车间内,生产紧张进行。展厅里的7英寸触摸屏、8英寸触显示屏、10英寸触摸显示屏……一项项成果引人注目,“全年的订单量已经饱和,今年营收可以实现翻番。”联新显示副总经理王少峰笑容满面。
不远处的上达电子车间,生产线嗡嗡作响。上达电子副总经理陈春发说,市场好、产品俏,“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在这里,拥有全球印刷电路板“五十强”、全国印刷电路板“百强”企业17家;手机玻璃盖板、触摸屏等11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在这里,长期依赖国外供给的0.8微米电子级玻璃纱实现率先量产;曾被外国公司垄断的柔性屏薄膜封装技术率先突破。
在这里,全球每销售3台智能手机,有1台手机的印刷电路板是“黄石造”;全球每100台新下线汽车,有15台汽车的印刷电路板是“黄石造”。
十年积淀,厚积薄发。从印刷电路板到应用电子,再到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实现了“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的崛起蝶变之路!
“无中生有”——蝶变之源
说起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的源头,不能不说沪士电子。
沪士电子全称为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各类印制电路板,由台商吴礼淦于20世纪90年代在江苏昆山发起设立。
印刷电路板(PCB),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 ——所有电子元件,小到手机、额温枪,大到5G基站、汽车等,都离不开它。
2007年,吴礼淦来鄂“寻根”。此时的沪士电子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试图推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受邀到黄石考察后,吴礼淦觉得当时的黄石“就那么回事”。但随着交往一步步密切,他发现这座城市越来越“是那么回事了”。
经过全国多个城市甄选,沪士电子最终锁定了黄石。2011年11月8日,总投资33亿元的沪士电子印刷电路板项目在武汉签约,正式落户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颗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回忆起当初那一刻,从事过多年招商引资工作的铁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孔俊至今还念念不忘。
跟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黄石走到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紧要关头,“产业转型升级”成了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没有印刷电路板,但我们有丰富的原铜、铜箔资源。”黄石,这座“铜斧熔炉”锤炼过的城市从来不缺少“踔厉奋发”的创新因子。
“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无中生有的精神,就没有城市的发展和未来。”观念转一转,无中能生有。2012年2月,沪士电子印刷电路板项目开工;2014年7月,项目建成投产。
如今,沪士电子迎来发展加速期,主导的中高端印制电路板广泛应用于5G通讯设备、办公及工业设备多个领域。
播下葡萄籽,长出葡萄藤,结出葡萄串。经过黄石市区两级政府的久久为功,一家沪士电子招来了无数个电子信息产业配套项目,引发了“葡萄串效应”。上达电子、星河电路、赫得纳米、全洋材料等一批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的光电子产品、电子基础材料等项目相继落子黄石。
2018年5月,覆铜板总产值排名全球第六的台光电子投资10亿元,在黄金山工业新区建设生产基地。
事实上,台光电子起初并不看好黄石,但是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他们摘下了“有色眼镜”。
台光电子落户的消息传开,玻纤布供应商宏和电子闻风而动,来到黄石表达投资意愿。从开始洽谈到18亿元项目落地,宏和电子仅仅只用3个月时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从硬板到软板,从10层到60层,从一期到二期……以印刷电路板产业为圆心,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步拉升,形成了覆盖印刷电路板、显示终端、半导体、激光的产业链,构建了从研发到设计、从制造到检测、从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供应链。
当初的星星之火,现如今已成燎原之势。目前,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达1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4家。印刷电路板年产能达到4095万平方米,成为全国第一大印刷电路板产业聚集区,国家先进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
“有中创优”——蝶变之路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动上的“突围”。站在时代的风口,黄石把一流的“软环境”变成产业发展的“硬支撑”,让一棵棵小树,变成一片片产业的森林。
在“无中生有”中,黄石全力打基础、筑平台、建园区、优环境,持续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产业办公室,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等。
深化千名干部进千企“双千”活动,全市300多个“双千”工作专班,精准对接800多个企业(项目),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帮企业融资,为企业减负。
深入实施工业振兴计划,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引导资金,推进产业链招商,培育重点产业集群等。
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主体等。
实施“东楚英才”“新黄石人”计划,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不断激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动能,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跑”。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环境,“多证合一”“先建后验”“中介超市”“互联网+”“无业主即开工”,工业项目“四零”改革(开工建设“零审批”、中介服务“零收费”、监管服务“零缝隙”、竣工验收“零跑腿”)等先进典型做法,让企业坐享办事的便利。
风雨兼程,披星戴月,勇敢而坚韧!源源不断的生产要素汇集犹如源头活水,搅动了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定颖电子在启动二期项目时,原以为要一年半载才能动工,结果从申报到拿到施工通知单,仅用了3天。
“当年接洽、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收益”,湖北联新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利润1200万余元。
如今,联新显示正在推动二期项目建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2500万片触控显示屏,年营业收入达50亿元。
“优中做强”——蝶变之道
问道“无”与“有”,谜底是问道:道可道,非常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黄石加快建成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持续深耕电子信息产业黄金赛道。
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坚持武汉缺什么、黄石补什么,武汉做什么、黄石配什么,主动承接、延伸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黄石以“硬核力量”推动与武汉“产业同链”、相生共赢。
围绕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在全省率先建成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促成52家企业入驻。
与武汉光谷共建武汉(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产业园,黄石投资100亿元建设黄石科技城,吸引20个近30亿元项目签约落户。
与武汉大学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黄石建成了国家级研发机构21家、省级企业研发平台190家,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分别33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上达电子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合作开展5G柔性印刷电路板人工智能在线批量检测应用研究;惠晶电子与武汉光迅科技等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
锐科激光、赫得纳米、全洋科技等企业加快同武汉芯动科技、汉泰科技等等合作,建立了20多个项目的黄石生产基地。
与长江基金、长江证券合作,黄石设立9只国有基金和市场基金,先后向7家电子信息企业投资15.4亿元,引导放大投资168亿元。
随着武汉黄石同城化发展加速融合,目前已初步形成“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石,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石”的发展新模式。
在“板”上,沪士电子、定颖电子等20多家印刷电路板企业,成为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的配套商。
在“屏”上,信博科技、惠晶显示、赫得纳米、全洋科技、瑞视光电、联新电子成为武汉高德红外、冠捷科技等企业的配套商。
在“芯”上,晶芯半导体、欣益兴电子配套服务长江存储、武汉新芯、高德红外、光迅科技等企业。
在“光”上,锐科激光是龙头,武汉联明电源、众大电子、锐航电气等企业延伸配套。
在“端”上,闻泰科技是集成,武汉奇宏光电、聚芯微电子等企业作协同。
依托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以及长江存储等头部企业,黄石的“光芯屏端网”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在协同成圈、错位融圈中,不断跃升价值链中高端,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电子信息领域,诞生了11个单项冠军:
西普电子侧边指纹模组FPC全国产量第一;
欣益兴三星手机主板国内出货量第一;
通元电子LED屏用HDI硬板国内出货量第一;
定颖电子显示屏印刷电路板供应量全国第一;
台光电子线路板用半固化粘结片国内营业额第一;
……
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黄石,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经历凤凰涅槃后,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全省“光芯屏端网”万亿级发展版图中,必将构筑起创新开放的新高地,展示创新黄石的新作为。
▶新闻链接:
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事记
自2011年第一家PCB企业沪士电子落户以来,一大批PCB上下游企业和显示终端企业陆续落户黄石。目前,全市共有“光芯屏端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4家。
2011年,第一家PCB企业沪士电子落户。
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工建设。
2013年,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出炉。
2014年,第一家显示材料企业惠晶显示落户。
2015年,全球柔性电路板领军企业定颖电子落户。
2015年,《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出炉。
2016年,第一家显示器企业天玑智谷落户。
2017年,第一家覆铜板企业台光电子落户。
2018年,第一家玻纤布企业宏和电子落户。
2019年,第一家半导体企业晶芯落户。
2020年,第一家中大显示屏企业联新电子落户。
2021年,第一家笔记本电脑、手机企业闻泰科技落户,第一家光纤激光器企业锐科激光落户。
2021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奋力在工业提质倍增上勇开新局,深入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完善产业链链长制,围绕龙头企业,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推动PCB、新型显示终端等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2021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领跑“三个加速”:产值同比增长49%、项目签约总额同比增长53.9%、PCB产能同比增长60%。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导入万亿产业链。对标“光芯屏端网”,精准制定黄石产业招商图,组建电子信息等产业联盟,着力提升与武汉产业互补共赢能力,全力打造武黄产业共同体。
2022年,《黄石市“光芯板屏端网”电子信息产业链“十四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22年,第一家锂电、电子铜箔企业诺德股份落户黄石。(鲍俊辉 易木生 梁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