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获悉,近年来我市通过多措并举找耕地、大力发展储备林、实施“千村万树”绿化提升行动等手段,推进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全力守牢流域安全底线。
近年来我市科学划定“三区三线”,通过“找地、造地、调地、换地”方式,多措并举找回耕地5万亩,确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两个不减少”;提前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修复矿山图斑面积2922.75亩;围绕矿山转型升级,创建省级以上绿色矿山13家,创建数量全省第二;实施“千村万树”绿化提升行动,完成造林绿化7.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
同时,优化规划空间、资源等要素供给,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行”。建立重点项目清单,统筹用地用林指标,组建专班跟踪服务报批,两年来全市共报批276个建设项目(批次)用地2.64万亩,实现所有项目应保尽保,确保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工程、磁湖大桥等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不断探索“两山”转化,通过发展储备林营造、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等,使绿水青山成为生产要素,形成保护得越好,发展得越好的良性循环。其中,大冶市成立“两山”投资公司以融资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现已获得农发行项目贷款审批资金11.5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2023年度全市林业总产值实现120.05亿元,同比增长5%。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明确,将继续千方百计推进耕地“大占补”工作,推动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充分调动群众垦造耕地、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持续推进废弃矿山修复、“千村万树”、石漠化治理、油茶扩面提质等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程,擦亮黄石绿色本底。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高效保障用地用林需求,进一步扩大“六证同发”“用地清单制”等改革覆盖面,高效保障项目落地。(记者 廖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