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做好屯鸟产业文章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12-19

分享:

16日,走进阳新县三溪镇世林村阳新屯鸟保种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池塘水面波光粼粼,屯鸟们在其中或悠闲觅食,或欢快游弋,构成了一幅生态画卷,也展现了阳新屯鸟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屯鸟学名番鸭,是阳新县特有禽类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悠久的饲养历史。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早在1759年,阳新县就开始饲养这种独特的禽类。经过几百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阳新屯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种特性和外貌特征。阳新屯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阳新屯鸟作为阳新县委、县政府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化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逐渐形成了保种、扩繁、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其中,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该县规划在三溪镇世林村修建占地面积约100亩的保种场,计划总投资2700万元。目前,保种场一期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养殖种屯鸟2万羽,年产合格种蛋150万枚,孵化优质屯鸟苗100万羽,为阳新屯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保障。

在王英镇车前村,屯鸟养殖基地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致富途径。当地之前以发展葡萄产业为主,但年初受天气影响,部分大棚垮塌,果树受损严重。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该基地迅速转型,引进屯鸟养殖产业,将冻死的果树砍伐后新建屯鸟大棚,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该基地还借鉴“稻鱼养殖”模式,在葡萄树下放养屯鸟,通过屯鸟粪便肥土,掉落的果实作为屯鸟饲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基地目前养殖规模2万只,采用圈养和出圈放养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可带来约40万元的经济收益。”该基地负责人郭丽方说。

为进一步提高阳新屯鸟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在率洲管理区,阳新屯鸟养殖及深加工二期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由阳新县君鸿裕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分3期进行。整体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养殖和加工200万羽屯鸟,年产2500吨屯鸟汤和卤制品。

12月14日,2024黄石“阳新屯鸟”品鉴推介会在阳新县举办。华中农业大学与阳新县农业农村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为阳新屯鸟的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目前,阳新全县屯鸟规模养殖主体已达52家,年存笼28万羽、出笼35万羽,产业加工总产值达2.2亿元。阳新屯鸟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品牌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记者 吴天韵 通讯员 张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