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西塞山区锻造“特钢脊梁”挺起制造强区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4-25

分享:

23日,西塞山工业园,投资50亿元的逸洋制管项目工地建设如火如荼,这座占地300亩的特钢产业链企业计划今年6月试生产,主要生产轴承钢管和无缝钢管。

近年来,西塞山区锚定“现代化特钢之城”目标定位,以“强新绿优”(“强”:强化特钢产业集群效应;“新”:壮大创新主体规模;“绿”:彰显低碳生产绿色为底色;“优”:优化服务与营商环境)为发展主线,推动特钢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为黄石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打造硬核竞争力

目前,西塞山区以大冶特钢为龙头,已建起人才技术、配套加工、下游延伸、原材料供应、研发创新“五位一体”的供应链体系。目前,全区集聚特钢产业链企业超100家,规上企业46家,2024年特钢产业总产值达346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依托轴承钢、齿轮钢、无缝钢管等高端产品,该区成为全国第二大特钢生产基地,并获批“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等称号。

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该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黄石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加入科创供应链服务联盟,推动飞沃新能源“新机型配套锚栓研发”等项目落地,带动企业新增产值超10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4家,富诚机械入选省科创“新物种”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87%,居全市前列。

绿色转型凝聚发展合力

今年2月,湖北红睿马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依托大冶特钢的焦炉煤气资源,铺设2公里管道,将大冶特钢烧焦煤炼钢产生的煤气转化为清洁能源再利用。这一循环经济模式不仅降低企业能耗18%,还被西塞山区列为“特钢产业链绿色协同示范项目”,推动区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西塞山区绿色转型成为产业升级的亮点。大冶特钢建成全球首个特种无缝钢管数字孪生工厂,单位能耗下降12%;振华化学通过循环经济体系,将含铬废渣转化为新产品,实现金属铬的量产,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区19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飞沃新能源、红睿马新材料等企业通过智能系统实现能耗下降15%—18%。

该区创新“双千”服务机制,成立要素保障、金融支持等五组联动专班,去年为企业解决难题62个,解决率95%,争取工业扶持资金6200万元。营商环境的优化吸引逸洋制管50亿元项目、沃曼泵业1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2025年计划新开工亿元项目16个,今年全区特钢产值冲刺500亿元目标。

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西塞山区以“特钢脊梁”撑起高质量发展蓝图。未来,随着华南重工、特冶锻造三期等项目的推进,这片土地将尽情书写“中国特钢看西塞”的精彩传奇。(记者 刘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