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黄石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暨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在黄石日报社举行,先后发布2024年黄石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通报2024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25年重点工作;并就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食品安全工作答记者问。
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
多维举措护航创新发展
记者从2024年黄石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中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我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1件,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有效商标注册量26063件,同比增长11.37%;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现破零,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银奖各1项。
2025年,我市将围绕四“新”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优化政策供给,加强高价值专利和知名商标品牌培育,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新活力;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加强产业运营中心建设,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构建知识产权运用新格局;加强新领域新业态保护,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协作交流,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培育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
在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要的当下,如何以司法力量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防线?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和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就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检察举措、打击犯罪成效、法治保障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市法院强化民事审判矛盾化解和刑事案件审理震慑力,审结大量民事案件且调撤率高,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主动延伸司法服务,深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推进多元联动诉调对接。2025年,市法院将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普法活动并邀请公众旁听案件;注重源头化解纠纷,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作用,建立全市知识产权审判条线沟通机制。
2024年,市检察院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综合履职,通过完善办案团队建设,抽调骨干组建专业化办案组落实“一案四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强化沟通合作,与多部门协同打击犯罪;提升办案质效,借助“检察智库”和开展同堂培训等方式,有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护航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深挖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保护企业创新成果,护航提升新质生产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市公安局通过构筑实战体系,建立“1+4+N”打防机制,加强行刑衔接;严惩侵权行为,聚焦民生、版权、电商领域精准打击;打造保护屏障,为企业提供服务并建立协作机制,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打掉犯罪团伙6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4个,缴获大量假冒伪劣商品,为企业挽损7900余万元。
为给全市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全链条、多维度的法治保障,2024年市司法局通过聚焦普法宣传,举办活动、制作节目、发布信息营造保护氛围;精准服务企业,公证服务减免政策、开展“法治体检”等,有效避免侵权纠纷助力企业发展;构建“调解+仲裁+诉讼”协同机制化解纠纷;专业赋能,组织学术交流,提升法律服务水平,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严守食品安全防线
全链发力保障“舌尖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4年,黄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四个最严”为纲领,以“百姓满意”为准绳,以“智慧监管”为利刃,积极推动全方位治理,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以多维协作强化监管,从源头、过程、风险防控到严惩违法,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聚焦重点培育产业,以示范、品牌、政策引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强化宣传引导构建共同体,擦亮“你点我检”品牌,营造浓厚氛围,形成社会共建格局,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2025年,我市将围绕食品安全持续发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合理安排干部开展督导包保工作,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加强源头严防,开展专项整治,打击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健全追溯体系,提升检测抽样科学性,防范化解风险。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探索“线上线下”监管举措,创新监管方式,推进“数字监管”,强化人员培训。助推食品产业提档升级,围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需求,在多方面开展精准帮扶,推动本地企业做大做强。
如何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就校园食品安全、涉食品类违法犯罪、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保障餐饮食品安全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校园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市教育系统多措并举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全力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强化宣传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周、食品安全宣教月等形式,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持续提升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学校自查+县级检查+市级抽查”三级机制,2024年以来,联合12个部门开展6次专项检查,累计排查隐患326条,整改完成率达95.4%,剩余隐患实行清单化销号管理。此外,全市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在打击涉食品类违法犯罪方面,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广铺信息网,依托基层力量搜集线索,结合日常工作和季节性饮食习惯排查;搭建联动网,与多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沟通协作;织密打击网,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深挖突出问题。2024年,全市共破获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案件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8人、涉案价值3000余万元,食品安全民生防线进一步夯实。下一步,市公安局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做专做强食品安全犯罪侦查力量。
为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抓基础,织牢镇村“监管网”;提品质,推进生产“标准化”,培育众多“三品一标”农产品;重检测,构建质量安全“防火墙”,各级抽检合格率较高;严监管,打好农安执法“组合拳”,查办多起违法案件。2025年,将聚焦日常监管、重点品种、绿色生产和部门联动,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卫生健康委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面,健全监测网络体系,涵盖食品污染与有害因素监测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网络;精准落实监测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超额完成多项监测任务并及时通报风险隐患;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会商制度,共同防控风险。未来,将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能力。
2025年,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联合多部门排查风险隐患,量化等级评定,压实主体责任,依托“数字食堂”建设强化线上巡查,推动学校食堂硬件改造升级。大力推进餐饮重点领域整治,开展食品添加剂和肉类产品专项整治,强化网络餐饮安全治理,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整体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推行“红黑榜”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强化人员培训与监管能力建设。(记者 陈弘毅 黄鑫)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