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热点关注

“五微工作法”打造全科社工升级版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7-17

分享:

  “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这是黄石港区沈家营社区许多居民的共识。

  2021年4月,沈家营社区成为全市全科社工试点,将服务送到居民家中,全面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2022年6月,全市全科社工现场会召开,与会人员专程到沈家营社区参观学习。该社区的成功做法,得到了市委组织部及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成绩面前,沈家营社区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全科社工实行的是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一口受理、全科服务。要真正做好这些,就必须将服务做细做实。为此,社区党委在“微”字上下功夫,推出了微心愿、微项目、微治理、微联动、微服务的“五微工作法”,着力打造全科社工升级版,从而实现服务更优、满意度更高的目标。

  结对帮扶实现“微心愿”

  沈家营社区党委书记杨莉认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微心愿看似不起眼,但如果帮助实现了,却能温暖民心。”

  社区党委要求6个网格的网格员多开展“敲门行动”,了解百姓所需、帮助实现心愿。同时,社区还专门设立“心愿墙”,居民有心愿可以随时写在上面。

  “天气热了,我想要一台小风扇。”“我想要一套新绘本”……社区定期将这些微心愿进行汇总,并与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联手,开展“圆梦微心愿”活动,确保每一个人的心愿都能实现。

  前不久,社区工作人员在心愿墙上看到一则留言:“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陪我。”经过了解,是留守儿童小瑞写的。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小瑞跟外公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

  社区第一网格网格员付海兰看到小瑞的微心愿后,决定为他招募一名“爱心妈妈”。通过努力,“爱心妈妈”李菊梅与小瑞成功结对。

  一天夜里,小瑞的外公突发疾病住院,李菊梅当即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一住就是一个多星期,直到小瑞的外公康复出院。每个周末,李菊梅还会带着小瑞去图书馆、游乐场看书游玩。小瑞在爱的呵护下,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据统计,近两年来,社区共收集到居民的微心愿150个,基本上都帮助居民实现。

  联合力量打造“微项目”

  “打造微项目,是社区为民解难的重要体现。”社区党委副书记张辉介绍,通过网格员深入小区了解,掌握需要打造的微项目,共建幸福家园。

  磁湖路16号楼是栋老房子,40户住户大多是老年人。进这栋楼前需要走十几级楼梯,楼梯两边没有扶手,老人行走容易摔跤。特别是雨雪天气,一些老人干脆选择不出门。

  网格员彭志钦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后,迅速组织楼栋“两长五员”(党员楼长、居民楼长、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监督员、卫生员)和志愿者商议解决这一问题。居民纷纷表示,可以由社区牵头、居民出资安装扶手。

  随后,社区购买了材料,居民志愿者负责焊接和安装。6月9日,扶手安装完成。

  近年来,沈家营社区将打造微项目作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共实施微项目12个,目前已完成8个,还有4个正在进行中。

  一个个微项目的改造实施,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更温暖了居民群众的心。

  居民参与做实“微治理”

  沈家营社区充分发挥网格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共同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来。

  冶电二村小区有一棵绿化树被白蚁吃了,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网格员舒建华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小区物业反映。随后,物业与业委会商量,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药物灭杀。同时对附近的其他绿化树进行排查,发现共有5棵绿化树遭受了白蚁的危害,随后根据树的危害程度,进行安全处理。

  治理好楼栋是社区微治理的关键环节。社区党委根据各楼栋居民的意见,出台“楼栋公约”,把文明养犬、整治飞线充电、禁止楼道乱堆乱放等纳入楼栋公约中,实现用制度管人,使人人都成为公约的缔造者和执行者。居民也分别在所属楼栋公约下面签名,承诺坚决执行和遵守本楼栋公约,做文明市民。

  社区党委还出台“每周一评”机制,通过评审员的考核打分,评出“最美楼栋”,并将流动小红旗挂在“最美楼栋”门前,增加居民荣誉感。如今,居民纷纷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

  整合资源实施“微联动”

  沈家营社区党委整合辖区各种资源,实现资源联动,用更加快捷、便利、贴心的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年初,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实行事务共管、活动共办、文明共创、难题共解、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

  “六一”期间,社区联合10家辖区单位开展“左邻右舍来赶集 畅玩集市人气旺”活动,联手为居民提供多种优质服务。

  辖区内的建设银行、邮政银行,分别从反电信诈骗宣传、金融风险防范、个人资金账户安全等方面,为居民开展宣传服务。福客篮球、名扬游泳馆从倡导科学运动、体能锻炼、运动伤害预防等方面,开展文体知识宣传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现场为居民开展免费义诊、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服务。

  同时,社区还开展了“创文知识我知道”“垃圾分类我知晓”“扫黄打非我先行”等10余项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各类惠民、便民的政策宣传,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实施“微联动”,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合力,凝聚了民心,有力地促进社区工作的开展。

  上门走访深耕“微服务”

  “只有深耕微服务,才能让百姓满意,才能让社区和谐。”社区党委认为。

  第五网格网格员吴越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小区里有一对老夫妻生活艰难。老奶奶瘫痪在床,老爷爷已80多岁高龄,子女都不在身边。

  吴越将这户空巢老人的情况记录在工作日志上,并标注为“每日见面户”。

  事后,吴越几乎每天都会去看望一下他们,了解生活情况、帮助做清洁卫生、购买生活用品。

  有一天,吴越接到老爷爷的求助电话,说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好久没到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您不要急,我马上过来。”吴越一边安抚老人,一边往他们家赶。

  上门后才发现,原来是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进行养老资格认证。

  于是,吴越用自己的手机帮助老人进行养老资格认证,并及时与社保局联系,询问认证后退休金如何发放等相关情况,把服务做到老人的心坎上。

  深耕微服务,共享一片和谐。通过一件件小事,折射出社区党委为民服务的关爱之情。(吴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