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记者从大冶市获悉,该市正式启动新一轮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工作,全力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5A级景区、青铜小镇等打造建设,力争用6—10年时间申遗成功。
20日,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动员会暨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攻坚行动推进会上,大冶市宣布启动申遗工作。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久远、规模最大、持续开采时间最长、冶炼水平最高的古铜矿遗址。
2024年12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国家文物局以“中国古代矿冶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5年1月,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万里茶道’、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申遗工作。”
在申遗征程上,大冶拿出任务书、路线图:加强学术研究,充分挖掘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成立专家智库,为申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摸清世遗底数,选择最佳申遗模式;启动价值体系评估,编制申遗文本。同时,加强遗址保护,加强考古发掘,拓展与高校、专业机构的合作,精心组织开展“青铜文化走世界”活动,不断提升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申遗赋能添彩。
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郑正盛表示,大冶将按照“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在系统推进申遗工作的同时,以遗址为核心,积极打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国家5A级景区,建设青铜小镇等。
据了解,20世纪70年代,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铁矿工人在铜绿山露天剥离和采挖过程中,先后发现冶炼渣、铜斧等物品与古坑木、古坑道等遗迹。1974年至1985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在此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先后发现商周、汉唐时期采矿竖井和盲井231个,平巷和斜巷100多条,东周时期鼓风冶铜炉12座,宋代炒铜炉17座。推测古代采矿井巷总长度8000多米,冶炼炉渣达40万吨以上,冶炼红铜达8万至12万吨,其规模之宏大、采冶技术之高超举世瞩目。
“大冶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具备申遗的标准。”湖北省文物局原副巡视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高级顾问吴宏堂表示,大冶文化遗产丰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活化石,创造了发现最早、规模最大、采冶技术最高、采冶时间持续最长、采冶链最完整的“五最”纪录。
“打造世界矿冶文化名城,擦亮华夏青铜文明圣地。”大冶市提出,将高标准推进申遗工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青铜圣地”品牌走向全国、唱响世界,把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打造成为全国游客来湖北旅游的首选地。与此同时,将切实把大冶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文化旅游全域协同、整体提升,将大冶打造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记者 万经煌 通讯员 许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