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图片新闻

守底线 优结构 增动能 促发展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3-02-02

分享:

——《黄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摘要

□ 记者 肖琼/文 石勇 周巍/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省委立足省情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省委、省政府赋予黄石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重要使命。

《黄石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对照《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立足黄石现状短板和特色优势,把握安全与发展、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关系,找准黄石在全省战略布局中的定位和抓手,积极探索黄石市高质量发展路径,在确保“一江两水”为主体的流域底线安全基础上,统筹“廊、带、城、网”四要素,提升流域生态环境品质,促进水城共生,推动四化同步,加快黄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规划原则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坚持新发展理念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 坚持系统观念

■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规划目标

至2025年,基本建成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显,四化同步发展更加协调,改革开放成果更加丰硕,民生保障更加有效,社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安全底线更加稳固。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牢牢守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总产值贡献率突破50%,建成临空产业聚集区、武汉都市圈东部生态文旅宜居城。

——信息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功创建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黄石都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60万,实现中等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特色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支撑体系能力显著增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体系更加完善,建成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华中地区大宗商品供应链中心、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全省综合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市。

至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黄石。江河安澜、山川灵秀、协调有序、美丽宜居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形成。四化同步引领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城市规模和能级进一步提升,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建成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先行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成为长江经济带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底线管控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分区分类建立安全管控负面清单,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

水是黄石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作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以及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战场,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是黄石必须守住的底线,黄石要打好“接力赛”站好“末班岗”确保一江清水出湖北。

作为湖北省打造全国现代化农业基地的重要一环,黄石必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作为湖北省幕阜山生态屏障的一部分, 黄石必须守住生态安全底线。

发展指引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在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产城融合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以城乡融合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工业转型发展、数字赋能发展、城市提能发展以及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全面对接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临空经济,加快构建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和临空产业四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至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效利用的数据要素资源体系,打造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形成数字应用面广量多的信息化场景,力争至2025年打造全国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

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大冶湖新区为抓手扩展城市空间,以“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黄石由中等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力争至202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达到双“160”,建成武汉都市圈东部生态文旅宜居城。

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临空农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以“小新鲜,美精尖”为特征的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力争至2025年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理想空间结构

营造组团式空间结构。坚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沿江城镇发展带、产业创新发展廊道三者相互嵌套,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和形态,形成“廊带结合、蓝绿交织”的开放型组团式空间结构。

高标准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对接武汉新城,依托武阳高速和武汉都市圈快速通道(南通道),对标东莞华为小镇,在保安湖、三山湖规划建设光谷东科创岛,在大冶湖畔加快建设大冶湖高新区、黄石经开区等创新产业组团,形成从科教到研发、中试、加速、产业化的链式布局。

高水平建设沿江高质量发展带。调整完善沿江空间布局,重点提升沿长江黄石城区、新港园区、阳新县兴国镇、富池镇等城镇组团功能,将203省道打造成沿江串联花湖机场、黄石、九江的城镇发展带。

高起点营造理水显山生态系统。依托自然地理条件,明确城市建设增长边界,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打造沿长江、环磁湖、环大冶湖最美岸线,培育依山傍水、多廊多心生态基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

黄石市理想空间结构示意图

支撑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建成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打通区域发展大动脉,重点加强与武汉新城、鄂州花湖机场的联系,高质量建设枢纽港站,加快乡村基础网广泛覆盖。

现代物流体系。全力打造华中地区大宗产品供应链中心、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桥头堡。优化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加快枢纽港区建设,优先发展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作用。

能源保障体系。从能源产供储销各环节入手,全力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争创全省综合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市,打造中部地区天然气应急储备战略基地,为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教育科技人才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武汉国家“两个中心”分中心、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布局,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成果交流共享,强化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