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办印发《黄石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方案》,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着力打造产业创新引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融入武汉都市圈未来产业发展,助力黄石推进新型工业化。
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武汉都市圈产业协同为方向,以“离岸科创园-未来科技城-未来产业先导区”为载体,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前瞻布局增长新动能,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石篇章提供新的科技和产业支撑。
抢跑十大赛道
到2029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10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培育10个引领性、创新性产品,打造1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发展壮大1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1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和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100亿元。
到2035年,未来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涌现一批引领全国的重大原创成果和示范应用场景,集聚一批头部企业和重大平台,汇聚一批顶尖创新人才,形成若干未来产业集群,未来产业总体规模达到千亿级,推动黄石成为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和发展高地。
黄石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在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通用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功能材料、氢能、新型储能、深地探采、低空利用和生物制造这十条赛道。
未来制造重点是打造智能机器人和激光制造。以发展人形机器人、矿山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为抓手,推动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矿山开采、仓储物流、特种作业及巡检等多场景深度应用。拓展激光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医疗、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智能化应用。
未来信息重点是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拓展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人形机器人、智慧文旅等领域的应用。围绕5G-A和6G网络技术前瞻布局沉浸式云扩展现实、全息通信、数字孪生及全域覆盖等应用场景,推进6G和未来显示在制造、交通、医疗、教育、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未来材料重点是发展高性能功能材料。以新材料规模化生产为突破口,开展超微化、高纯化、高活性技术攻关。以传统材料高性能、多功能化为突破口,推动超高性能钢、钢钛合金等金属功能材料创新应用,强化本地产业优势。
未来能源重点是发展氢能和新型储能。建设黄石地区氢能利用示范产业园区,实现氢能在能源、交通、工业等多领域的运用,打造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服务黄石工业低碳转型。支持依托新型储能开展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分布式微网等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储能在智慧城市、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领域应用,建设新型储能示范产业园区。
未来空间重点方向是深地探采和低空利用。拓展在采矿装备、极地科考装备和资源开发装备体系、应急救援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加快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四网”,推动低空制造与“低空+”物流、文旅、应急、防汛等多场景应用融合发展,支持阳新县打造低空试飞区。
未来健康重点是发展生物制造。推动钢铁企业发展应用“钢化联产+尾气生物发酵”技术,拓展生物制造在生物农业、食品健康、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与发展。
实施四大行动
黄石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主要任务是实施四大行动:高成长未来企业培育行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领行动、群智赋能平台筑基行动、高品质产业生态构建行动。
高成长未来企业培育行动,支持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挖掘未来产业前沿创新项目、硬科技初创企业,完善初创企业的孵化培育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等组建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协同创新。
高层次人才团队引领行动,深入实施“东楚英才”计划,编制未来产业核心人才引进清单,靶向引进方式、柔性用才。支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联合创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未来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群智赋能平台筑基行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科技企业、投资机构等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产业孵化器,加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鼓励产业园区探索利益相关方参股共建运营机制,建立一批设施齐全、水平一流、符合未来产业定位的产业中试基地,提供中试研发、工艺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加快未来技术市场化进程。
高品质产业生态构建行动,以离岸科创园为招引“桥头堡”,打造“科创飞地2.0”模式,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完善未来产业治理体系,兼顾对创新的制度性保护和包容审慎监管,支持国有企业深度参与未来产业发展,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参与未来产业发展。
细化保障措施
为实现行动目标,方案明确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发挥“链长+链主+链创”机制作用,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场景应用和产业化一体部署,统筹推进未来产业重大问题研究、重大事项决策和重点工作部署,建立加快未来产业发展推进机制。
加大人才支持力度。支持科技人才申请未来产业相关课题,鼓励科技人才积极参与“揭榜挂帅”项目。对符合条件的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及创业团队,在资金、安居、职称评定、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支持。对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及创业团队技术研发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奖励。
加强产业基金引导。鼓励产业基金投向重点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发展子基金,扩大天使类、科创类投资项目的投资比重,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作用,扶优扶早。
加大要素保障力度。优化市级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强化用地用工保障,加大对未来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支持未来产业领域更多产品纳入市工业名优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荐目录,推动首台(套)重大装备、首版次软件、首批次新材料的首购首用。
拓展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定期发布未来技术场景应用需求清单,开展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创新示范,征集遴选典型示范,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示范推广,探索授权出让特许经营权支持应用场景拓展。(记者 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