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我市各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最美春色在田间,一幅幅炫彩“春耕图”正在黄石大地铺开。
3月28日,黄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联合我市多名摄影家,组成六支采访小分队,分赴全市各地走访春耕备耕情况。
政策暖人心 增收有盼头
这几天,金牛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惠凯忙得连轴转。
28日一早,14500斤早稻种子运回金牛镇,李惠凯组织工作人员将种子卸载至仓库,“这些都是优质早稻种子,种子选得好,农民收成更有保障。”
一袋袋种子,蕴藏着农民一年的希望。
忙完,李惠凯迅速赶赴泉波村朱伯城湾。最近一段时间,朱伯城湾种粮大户朱海青已经多次联系李惠凯,咨询早稻种植的相关信息。
乡道弯弯,车辆很快驶入一片沃野。
附近,4辆旋耕机发动机轰鸣,在水田中划着美丽的弧线。
“老朱,今年的早稻种子已经运回镇上了,明后天你记得去领回来。”李惠凯朝着一辆忙碌的旋耕机机主喊道。
老朱,就是55岁的朱海青。
2016年起,原本在武汉打工的朱海青,回到泉波村承包土地,干起了农业种植。到今年,朱海青共承包了430余亩水田,种植有200余亩油菜、65亩早稻。
“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耕作,农资、农技、服务有保障,只要对土地多用点心,种地还是挣钱的。”几年劳作,朱海青的收成还不错。
今年雨水充沛,气候好。朱海青说,他计划过两天就将早稻种子下播。
田野上孕育着新的希望,也因一些老问题存在隐忧。
去年冬天,高河村种粮大户甘红曙利用冬种关键时期,松土整地、挖窝施底肥,栽下230余亩油菜苗。可不久,油菜苗病怏怏的,叶面上出现斑斑点点。李惠凯走访发现问题后,及时联系甘红曙,开展油菜病害防治。
今春,油菜花开,高河河畔一片金黄。农业部门又组织甘红曙等39名种粮大户进行“云培训”,学习“一促四防”等油菜田间管理要点,为夏粮油稳产打下基础。
如今,甘红曙每天都要来油菜田里走走看看。田地里的油菜叶片正在逐渐掉落,颗粒饱满的油菜荚果开始压弯枝条,甘红曙喜笑颜开:“政策贴心,技术扶持,增收有盼头。”
李惠凯说,为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金牛镇已协调调配、运回各类春耕生产资料1600多吨,正在陆续送至农户手中。春天里,春光明媚,金牛镇84000余亩农田有了“活力”,农民增收也有了“前景”。
父子备春耕 田间抢农时
在大冶市陈贵镇堰畈桥村村头的农田里,种粮大户程周顺正指挥着儿子程正春操作旋耕机给稻田翻地备耕。
稻田里旋耕机时不时轰隆作响,卧在田埂上的小牛犊被突然响起的轰鸣声吓了一跳,沉睡整个冬天的稻田也被闹醒,父子俩承包的500亩稻田已经到了翻地备耕的时候。只见程正春娴熟地操作旋耕机,车后的泥土卷起一层层“浪花”,还引来大群八哥鸟觅食。
“前段时间下了一场春雨,稻田里早就蓄满了水。这两天天晴,趁着天气好,可以平整土地了。”经验丰富的程周顺告诉记者,春耕前的各项准备已经做好,预定的早稻种子也购回,只待稻田的泥土平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程周顺,今年70岁,从1966年开始,就一直在陈贵镇守着几十亩薄田默默耕作。直到2014年底,儿子程正春从武汉返乡,两人开始流转周边乡镇的土地,如今已经发展为拥有十几台农机、流转800余亩土地的家庭农场。“去年一整年,稻谷产量有60多万斤,陈贵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还帮我找渠道,卖出了20多万斤。”程周顺脸上泛起笑容,“现在家中的仓库还屯放了十几万斤稻谷,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
今年,程周顺父子俩又准备耕种500亩早稻。“从3月10号开始,我们就陆陆续续地对水田犁地平整。清明前后就要播撒种子了。”程周顺介绍,每亩的产量在700斤左右,这批早稻大概可以收获35万斤的稻谷。
不只是程周顺父子俩,抢抓农时的农户身影还出现在陈贵镇的各村组的农田里。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春播高峰,保障春季农业生产,陈贵镇着力做好农资储备,目前已储备早中稻、玉米、大豆等种子10万余斤,各类肥料400余吨,农药10余吨,农膜5吨。
近年来,陈贵镇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坚决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收。2021年,该镇建设优质粮油种植基地38个、面积2.2万亩;建设蔬菜基地5处300亩;落实粮食种植面积4.9余万亩,粮食产量达2.14余万吨。
最近,程周顺通过电视,知道了种植60天可收获新品种稻谷种子,也准备跃跃欲试:“想引进新品种,争取多种几季稻子,提高粮食产量,多挣一点钱。”
春耕机械化 农民更轻松
春分过后的半壁山农场已开启“春忙”模式,村民们抢抓农时,忙着翻耕、播种、管护、备耕,辛勤耕作的翻耕机、匀速低飞的植保无人机也成为春耕中的一抹亮色。在这里,农业生产机械化和“智慧春耕”让农民种田更轻松,也让科学种田成为可能。
趁着天气晴好,莲藕种植户胡华超临时增派人手抢栽1700亩藕苗。今年的藕苗是来自武汉农科院新品种,“新6号苗”又甜又脆,“新35号苗”炖汤好喝。这批藕苗栽下去,7月鲜藕就能上市。
60岁的张新安和老乡开办的农机合作社也摁下了“农忙键”。他们自购翻耕机、收割机等设备,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机械化服务。“过去牛耕地1天最多耕2亩,现在翻耕五六十亩地,1台翻耕机1天就可以搞定。”张新安说,“季节不等人,春耕就是要抢时间、赶时间,最忙的时候,夜里也要出工。这波忙碌将一直持续到6月底。虽然辛苦,但收入可观,一年可以挣到20万。”
祝梅社区绿油油的麦田长势喜人,田里没有弯腰耕作的农民,只有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低空飞行,喷洒农药。进入春耕后,植保无人机进入旺季,新农人陈浩坐等接单,开车带着他的两架无人机,马不停蹄奔忙在各个社区的田间地头。
另一厢,石银艳正在自家虾稻鳖田巡湖,令他欣喜的是,幼虾的个头已经长到拇指大小,“再过20天就能起虾,迎接‘五一’销售黄金期和接下来的吃虾旺季。”
半壁山农场的春耕备耕正在有序进行中。据了解,1.5万亩优质水稻田,目前超过80%的稻田已完成翻耕。农资部门已组织肥料150吨、农药150吨、农膜150卷,储备种子3.5吨,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农场148台套农机维修完成率100%,小型水利排灌系统维修完成率50%。植保无人机将免费为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喷药服务。油菜的防病、清沟、排水等春管工作刚刚结束,小麦即将迎来第二轮防虫打药。近期,该农场还将利用荒山坡地段补植优质果蔬500亩。
种下红番茄 过上红日子
三月的黄石,气温逐渐回暖。江北农场里,春的气息在田间地头荡漾开来。30余亩油菜花田如同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江北大道两边,白色的大棚一字排开,一个个劳动者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春耕画卷。
试验大棚里,韦秋涛猫着身子,正认真地给番茄苗搭菜架。大棚里,一行行整齐可爱的小绿苗舒展着嫩绿的枝叶。
57岁的番茄种植户韦秋涛目前有五、六亩地,主要种植有番茄、茄子、辣椒。去年十一月,他和妻子侯清香把种子种到营养钵里育苗,等到温度达到零上,再将番茄苗定植到大棚里。
铲坑、栽苗、铺土,夫妻俩技术娴熟,只需两三秒钟,一棵番茄苗就“住”进了新家。侯清香正坐在小板凳上,给番茄苗“打岔儿”。她笑着说:“预计四月中旬能开花,五月份能结小果子,六月份就能上市了。”
“以前,我们是挑水浇地,累得够呛。现在地膜下面安装了滴管,省时又省力。”侯清香指着番茄苗下的黑色地膜告诉记者,打开管道阀门,水流带着肥料进入土层之下,直入根系,20分钟就能浇完6亩地。
“用上滴灌后浪费少了,收入增了。”侯清香说,地膜不但有保水保肥等优点,还能控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农药打得少了,番茄自然就好吃了!”
江北农场成立于1951年8月,这里的蔬菜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远近闻名,是黄石城区的“菜篮子”。上窑轮渡码头菜场拆除之前,韦秋涛夫妇每天坐轮渡过江卖菜。
2004年,江北农场更名为江北管理区,发展进入“快车道”。“现在交通方便了,不用自己挑菜去卖,车子直接开到大棚外面来收,”侯清香笑着说,“现在一年毛收入有五、六万块钱。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盼头!
虾苗已投放 小麦正拔节
阳新县浮屠山泉村村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投放虾苗。
“目前在进行分塘转苗工作,已经投放了5000斤虾苗,预计还要再加5000斤。”合作社负责人邓坤泉正带领6名虾农从运输车上卸下小龙虾苗,穿上下水裤在水稻田间穿梭,再把小龙虾们疏密结合地投放到田里。
今年47岁的邓坤泉是村里的种养殖大户,四年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邓坤泉将一片荒土慢慢变成孕育着致富希望的“稻-虾-鳖”生态综合种养基地。
如今,依托山泉村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优势,邓坤泉流转了486亩田地,带动村里86户贫困户脱贫。他今年的目标是10万斤稻谷、5万斤小龙虾、7000斤鳖,向年收入100万进军!
就在邓坤泉投放筐篮里的虾苗时,两公里之外的邻居赵克德也已经穿着雨靴开始检查自家的麦田。800亩小麦陆续拔节抽穗,随风摇曳,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告别一连数日的阴雨天气,眼瞅着气温逐渐升高,田间湿度大增,种粮大户赵克德早就坐不住了:眼下正是“一喷三防”的好时机,得抓紧防治病虫害!
不一会,合作社的飞手带来了一台无人机,装上配好的农药后便开始调试设备。无人机在麦田上空低旋往返,农药在空中均匀喷洒而出。“现在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预防赤霉病、蚜虫和纹枯病至关重要,否则会直接影响今年的收成。”用无人机打药效率极高,以往至少需要十天,如今一天就能完成,赵克德不禁笑眯了眼。他掰着指头算起账来,借助机器播种、打药乃至施肥,不仅能降低成本,亩产还能高出不少。
东风吹绿,万物“耕”新,望着飞向下一块土地的无人机,赵克德充满信心,“今年总产量能有64万斤,年产值65万元!”
种茶栽果忙 春耕促振兴
28日上午,阳新县木港镇。蓝色的天空、黄色的土地、绿色农田的和农民辛苦忙碌的身影,一路上,春天最生机勃勃的一面展现在眼前。
走进枣园村,黑色柏油路面干净整洁,路两旁的油菜花争相开放。轰隆隆的挖掘机所向披靡,不知疲倦地向荒山进发,工人们在已开垦好的基地上忙着栽种果苗。
枣园村土地总面积35626亩,其中山场面积30000余亩,耕地总面积为3000余亩。村里的果农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平整土地、修剪枝丫、移栽果苗,给杂柑树开沟、施肥。
一队工人们熟练的一手执剪、一手拿果树苗,飞速地修剪着枝丫,不一会,果树苗亭亭玉立铺满整块土地。
“目前已经栽下了3000余株杂柑苗,接下来还要准备种植9000余株,后面也会陆续种植锦绣黄桃、太丰甜柿、蜂糖李等品种的水果。”基地技术负责人明瑞良说。
抢抓农时忙春耕,木港镇已经全面展开。
木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柯贤志介绍,2022年木港镇春播总面积约11740亩,其中春播粮食作物800亩,油料作物1300亩,蔬菜9640亩,播种面积持续保持稳定。
“目前,已调备氮磷钾各类化肥360吨、农药(有效成分)3600公斤、农膜700公斤、早稻种子2000公斤、蔬菜种子1680公斤等春耕生产农资。”柯贤志表示,木港镇已经吹响了春耕备耕集结号,把握春耕种植实际需求,积极协调各农资经营单位及个体户调备春耕生产急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全力保障今年春耕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石教灯 陈子才 顾文娟 贺介飞 黄醒尘 仵佩 万泰然 王艾嘉 彭金 陈靖宇 彭喆 彭冰洁 胡海清 张旻 张攀 董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