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连片,白鹭齐飞,“四好”农村公路宛如一条玉带从村头蜿蜒至村尾,民房错落有致、屋前屋后绿树成荫。5月中旬,富河之畔的阳新县浮屠镇北煞湖社区,处处散发着蓬勃生长的气息。
这个总人口1786人的社区,版图面积17.3平方公里,耕地23000多亩,养殖水面1万余亩。稻虾养殖示范区、水面养殖示范区、水果采摘“网红点”、生态宜居示范村……如今的北煞湖社区荣誉多多。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荆棘丛生、洪水多发。2017年,原北煞湖农场改为北煞湖社区,建泵站、建基地、兴产业、建新区,北煞湖发展日新月异。
发挥地缘优势
发展“种植+养殖”大农业
2017年,北煞湖农场改为北煞湖社区。社区“两委”结合北煞湖实际,以党建为引领,发挥田地多、河网密地缘优势,发展“种植+养殖”大农业。
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期。浮屠镇党委和北煞湖社区“两委”班子,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发挥北煞湖田地优势,引导村民在水稻收割之后、下一季撒播之前的土地闲置期发展农业产业,截至目前,已经发展龙虾养殖共计500亩,油菜种植200亩。一亩稻田一年收益1000余元,而稻虾共作的技术,小龙虾与稻谷相宜,亩产效益能达到常规稻田亩产的四五倍。这样一来,社区劳动力就业得到有效分配,承包人收益也得到保障。
打造社区特色产业。“一个地方要想被大家记住,你要拿出不一样的东西!”北煞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周现文说。近年来,北煞湖社区围绕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阳新昌隆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爱媛28”杂柑因品种优良慢慢打开了声誉,北煞湖杂柑采摘园也吸引周边城市游客慕名而来,旺季采摘人数高达千余人,延长了种植产业链。
倡导文明乡风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重要一环。
“决心大,动静大,变化大,环境卫生不是一家一户做好就行的,需要社区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胡同小巷,身体力行清除卫生死角。”周现文说,镇里组织的农村人居环境村组大比拼活动,让社区居民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房前屋后、边边角角都成了居民自觉整治的日常。
今年以来,浮屠镇通过“一月一评比、一季一考核”在全镇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针对村规民约建立、路域环境整治、村组公共区域卫生、家庭内务卫生、河道卫生等内容,每月组织全镇月度评比活动。社区“两委”和党员干部深入到卫生死角清理,各户村民也勤扫门前屋后,该社区荣获浮屠镇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称号。
促进乡村环境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软环境”是动力。为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北煞湖社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行动,积极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形成社会新风尚。如今,一批掌握农业、水产知识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已经接过父辈衣钵。
北煞湖社区还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红黑榜”评比等活动,倡导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通过正向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党建引领
奏响产业发展“富民曲”
眼下正是鱼虾肥美的季节,北煞湖社区田间地头一片忙碌,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奏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曲”。
社区党支部党员柯昌隆与父亲是镇上远近闻名的“杂柑父子”。这对“杂柑父子”,每日起早摸黑、勤劳致富的同时,牢记党员责任,积极扶贫济困,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自他们创立的合作社成立以来,在果树修剪枝叶、施肥杀虫、采摘打包等环节,他们雇用本地农户兼职作业,解决了10余户农户20余人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收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社区“两委”通过党员联系群众,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村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围绕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重点,社区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发展村级经济、整治村容村貌,利用本地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好风凭借力,社区制定了“一带三园五区”新蓝图。围绕这一蓝图,未来,北煞湖社区将建成富河堤防和沟渠道路绿色廊道带;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园、农业科技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建成高新农业科技区、高效粮油产业区、高效瓜果蔬菜区、高效水产养殖区、高效循环农业区。
昔日“水窝子”,今日“金窝子”,北煞湖——这颗富河之畔的“明珠”正冉冉发光。(贺介飞 石浪 刘文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