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0-08-31

分享:

文件名称关于印发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件类型黄政
发文单位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字号黄政发〔2020〕17号
发文日期2020-08-31 09:40:43 发布日期2020-08-31 09:40:43
效力状态有效 主题分类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 108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黄石市人民政府

2020年8月31日


黄石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政府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9〕28 号)精神,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助力黄石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建设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为目标,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提升“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气象服务能力,力争到 2025 年,基本建成适应黄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自动气象站乡级行政区全覆盖,标准化率达到 80%;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彰显,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 87%,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 88%;城市和乡村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 95%,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标准化率达到 95%,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 85 分以上。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自然灾害风险防控等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气象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气象核心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装备和人才队伍水平显著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防范化解气象灾害重大风险能力

1.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先导作用。各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职责,完善运行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政府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纳入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与责任人名录库,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监管机制和应急联动机制。应急部门要统筹减灾信息员、群测群防员、村(社区)网格员资源建设“多员合一”的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增加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

2.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气象主管机构及有关单位开展分灾种的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区等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规范管理,实现全市工业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全覆盖,提高重点区域抗击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危险地区人员提前转移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气象巨灾保险。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融入中小学科普教育体系,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教育局、市科协、市气象局、黄石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政府]

3.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通过新建、升级、改造等方式,调整优化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发展智能观测装备和智能观测方法,大力提升观测系统的整体效能。加强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无缝隙、智慧型、精细化气象预报技术,着力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气候趋势预测水平,不断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性和预见期,最大程度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决策支撑。加强应急管理、水利和湖泊、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气象等部门大数据综合分析及应用,发展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深化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播设施建设,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畅通预警发布绿色通道,扩大预警覆盖面,提高及时性。[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网黄石电力公司等,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

4.提升粮食和农业生产气象保障能力。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开展个性化、直通式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紧贴农业生产需求,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加强气象为农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社会化农业气象服务主体,改进气象为农服务供给。[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5.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发展适应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认证一批“气候好产品”,提升“荆楚农优品”品牌价值。开展“仙岛湖 中国天然氧吧”等生态气•候品牌创建及网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障气象服务,助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实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开展精细化农业、林业等专业气候资源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加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

6.加强生态保护区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强化气象卫星遥感在生态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推进气象与生态环保、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生态环境多元协同观测,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状况气象监测、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气象支撑、生态治理气象服务。开展重点生态领域生态功能价值评估,发展气象条件贡献率定量评价技术,开展生态质量气象评价,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提升生态修复与涵养、水库蓄水、污染防治等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7.提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气象服务能力。开展输入型大气污染物跟踪监测、区域传输预警和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影响的定量评估,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与气象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和应急管控能力。围绕“一城一策”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动态评估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气象决策服务,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政府]

8.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和利用。各县(市、区)政府要将气象主管机构纳入城乡规划编制委员会成员,并明确相关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及发展和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气候资源探测基础设施和站网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气候资源探测环境。根据本地气候资源承载能力以及保护和利用规划,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调整优化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城乡建设和开发项目,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政府]

(四)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和民生气象服务供给能力

9.强化智慧城市气象服务。加强城市小气候规律监测评估,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气候资源,为城市空间布局、热岛缓解、通风廊道建设、防涝工程设计、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等提供支撑。加强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发展城市渍涝气象预报预警,开展城市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

10.强化民生气象服务。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县(市、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发展依托互联网的公众需求动态感知技术,建立气象服务指标体系和知识库,丰富气象产品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康养、休闲、旅游等多元化、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加快建设基于位置和需求、移动交互的伴随式感知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气象服务融媒体平台。[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

11.推进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气象服务。推进气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交通、能源、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及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气象保障服务能力。针对关键行业、关键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部门协同推进专业气象观测站建设,发展面向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评估业务。完善长江航运管理部门与气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设长江黄石段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长江黄石段航运气象保障服务,提升长江航运黄石段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完善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系统,提升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开展电力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发展风能、太阳能精细化智能预报预测,提升能源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提升旅游安全风险防控水平。针对不同工程项目对气象要素敏感性需求开展个性化专业气象服务,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气象保障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黄石海事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加强气象技术装备工程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现代化支撑能力

12.大力推进气象装备工程建设。开展黄石 X 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系统项目建设,推动气象信息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提高暴雨、雷电大风等突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加强农村气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和农业重大气象灾害风险的评估与管控,提高乡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智慧气象工程,发展用户行为分析、需求智能感知、智能精准推送和实时跟踪服务技术,实现基于位置、在线互动、全媒体快速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政府]

13.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强气象核心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重点在智能监测预报预警、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研究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旅游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气象科技项目。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全社会气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大力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服务保障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黄石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强弱项,补短板”的基本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气象现代化建设监测和评估工作,统筹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二)加大资金投入。发改和财政部门要将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加大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对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纳入地方各县(市、区)政府相关规划,统筹安排财政预算。[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气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力量,加强业务骨干培训,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附件:1.湖北省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

         2.黄石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湖北省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


附件2

黄石市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俞远汉 副市长

副组长:吴大洪 市政府副秘书长

    谭 波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龚 晖 市发改委副主任

    肖惠东 市教育局副局长

    徐 良 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恩强 市财政局副局长

    王国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唐大平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骆 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张陶然 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吕晓兵 市水利和湖泊局专职副主任

    梅再胜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

    胡欣荣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鲁明舫 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

    李 莉 市科协四级调研员

    熊胜刚 黄石海事局副局长

    陈 钧 黄石银保监分局副局长

    曾 国 国网黄石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谭波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实行席位制,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等发生变化,市政府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