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
《关于武汉都市圈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建议》(第20230558号提案)已收悉。我市作为会办单位,将会办意见回复如下:
一、推进武汉都市圈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黄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科技同兴摆在突出位置,以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奋力推动武汉都市圈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
(一)着力打造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级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为引领,制定印发了《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全力打造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加快构建“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黄石,引才在武汉、用才在黄石,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黄石”的区域协同创新局面。
二是坚持项目为王。充分导入武汉科教资源优势,依托科创项目打造共建共享、开放协同创新平台。每年坚持谋划实施“4个10”重点科创项目库,其中,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黄石科技城(科创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相继建成运行。目前,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五个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获省级挂牌1个,累计签约入驻机构和单位85家,培育科技型企业65家,举办各类对接活动64场。科创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已举办开工活动,施工单位已进场。积极推进黄石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重点引导省内外高校院所与我市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已与五家高校院所谈妥共建协议内容。正在高标准谋划光谷东科创岛、科技城四期等项目。
三是共建重点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分别共建的数字化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北)黄石分实验室、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已建成运行;积极推动湖北实验室在黄建立分支机构或中试、产业化基地;加强与在汉高校合作,不断提升大冶特钢、东贝集团、劲牌公司等龙头企业现有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水平。
四是组织争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目前,全市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双创”平台7家;建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家、重点实验室9家、企业技术中心34家、工程研究中心12家,工业设计中心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47家、博士后工作站19家,省级“双创”平台10家,为深化武汉都市圈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区产学研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先后建有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黄石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黄石分中心、黄石技术交易市场三大平台。开通黄石技术交易市场线上线下平台,建有成果大厅、需求大厅、交易大厅等功能模块,目前,平台涵盖全国优质科研成果11255项、全省科技型企业信息11015项、契合黄石产业的专家信息1714条、我市重点企业技术需求236项、挂牌优质科技成果14项。推进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共建成运行省级技术转移咨询机构6家。
(二)合力推动产业链深化对接,加速区域产业融通发展。一是主动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以开发区·铁山区与黄石大冶湖高新区为重点,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是推动产业园区共建。推进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定智慧显示产业园作为武汉东湖(黄石)光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产业园的共建园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等设施建设,一期将于8月份完成竣工验收。协调武汉高科集团与黄石高新投公司共同投资10亿元,联合开发黄石科技城三期项目,黄石港区深化与黄冈浠水跨江全方位合作,加快建设跨江合作示范区。三是联合打造临空经济带。深度对接鄂州花湖机场,推动与鄂州、黄冈临空经济区科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一体化,重点布局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黄石与武汉都市圈其他城市间已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开展产业链协作的协同发展模式,产业“协同成圈、错位融圈”的格局进一步优化。
(三)深入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推动校企对接活动。2022年,组织产学研对接、专题培训等活动30场次,服务企业300余家,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级项目77项,争取资金3691.37万元。二是推动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三个100”重点研发计划,按照“企业出题、政府领题、高校答题”“揭榜挂帅”等模式,近两年推动我市30余家科技重点企业与在汉高校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获得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湖北宝科智能、山力科技、三丰小松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揭榜制项目库。支持黄石企业与高校联合申报科学技术奖,32项科技成果荣获2021、2022年度省级奖励,其中,4个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是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支撑力、贡献力和服务力。坚持围绕产业链调整专业链,对接产业地图、优化专业布局。对机械、模具、电子信息等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新建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跨境电商、现代物流等新专业10个,为黄石产业转型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树立开门办学意识,坚持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举办湖北高校服务黄石科技创新“春风行”活动,推动高校“千名教师进千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联动发展。
(四)大力推动科创要素跨区域流通,提升资源共享水平。一是推动人才、团队共引共育。出台《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聚才用才的若干措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实施办法》,按照“引才在高校、用才在企业,编制在高校、工作在企业,工资在高校、绩效在企业”的思路,增加柔性引才力度。持续推进“32232”科技合作工程,2022年邀请武汉都市圈内院士14名、选派博士服务团6人服务黄石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省级双创战略团队3个,指导企业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实施“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选派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汉高校院所专家30人担任科技副总、技术顾问和企业科技特派员。二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黄石先后设立了1亿元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基金、5000万元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率先在全省推出了“科技贷”“科技成果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全市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升级。一年来,帮助53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科技贷款139.11亿元。三是推动科创平台仪器设备共享。积极参与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截至目前,湖北广信、湖北国安等9家科创服务机构科学仪器设备已纳入省级共享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抢抓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和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武汉都市圈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一)进一步推动共建重点创新平台。一是推进黄石大学科技园、黄石科技城、科创飞地等科创项目建设。充分衔接武汉创新资源和特色优势,依托科创项目打造共建共享、开放协同创新平台。二是加快高新园区建设。支持大冶湖高新区、加速奋进全国百强高新区,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辐射引领能力,加快建设一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支持阳新县、西塞山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三是全力建设长江大保护创新示范区。坚持以绿色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黄石市长江大保护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攻克一批长江大保护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搭建一批绿色技术创新平台,打造一批绿色科技园区,培育一批绿色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与长江大保护深度融合。四是谋划光谷东科创岛建设。积极对接武汉新城,加快布局建设光谷东科创岛,打造集产学研一体、园城互动共享,融合生态、教育、产业、生活服务功能的综合创新区。
(二)进一步推动联合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通过“揭榜挂帅”制推动一批制约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及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基本得到解决。2023年,将启动“揭榜挂帅”技术攻关,组织实施“一揽子”攻关专项,推进“两个100”重点研发项目。
(三)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黄石分市场建设,加速对接共享科创资源要素。参与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组建大走廊黄石产业基金,吸纳重大产业项目在黄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开展对接活动,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和示范园。
(四)进一步加强人才团队共引共育。加强高层次重点人才培养,依托各创新平台柔性引进省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依托“服务产业专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等项目,持续落实“32232”科技合作工程。
黄石市人民政府
2023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