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乡村振兴

黄石农商行扎实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07-22

分享:

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冯春一行到黄石调研工作

支持率洲农场柑橘种植大户发展

支持枫林腊米增产增收

支持茶场扩大种植

“乡情联络员”送金融知识下乡


夏山如碧,烁玉流金,乡间村落,物阜民丰。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作为支持地方发展金融主力军,黄石农商行在省农信联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承“金融为民”初心,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等关键领域,加大金融供给,为广袤农村大地持续浇灌“金融雨露”,演奏出激昂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近年来,黄石农商行与地方经济共生相融,取得了长足发展,存贷规模、客户数量、税收贡献、服务经济力度稳居全市银行机构前列。截至6月末,黄石农商行存贷款规模在全市19家银行中率先突破700亿元,达到780亿元;以全市15%的存款,投放了70%的涉农贷款、75%的创业贷款、50%的扶贫贷款、40%的小微贷款;服务客户141万户,占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2023年纳税1.3亿元,居全市金融机构首位。


坚持党建引领 扛牢“扶农”“富农”光荣使命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响应党的号召,服务乡村振兴,是农商行责无旁贷的初心和使命。

在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黄石农商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为民初心,将服务三农融入金融血脉,推进基层村银党组织结对共建,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为了让乡村振兴动力更强,该行积极推行“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整村授信”服务模式,架起了村银之间的“连心桥”,农商行“金融村官”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亮丽风景线。

通过“村银共建、党建互联”,该行主动融入村组社区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产业升级研讨、乡村治理等各个方面,与村组社区支部开展联学联建、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深入一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大冶、阳新召开2次农商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现场会。

深入实施“863”整村授信工程,以村为单位、户为主体,整村建档、逐户评级、统一授信,变“线下受理”为“线上申请”,实现农户贷款“一次授信、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确保每个行政村辖内农户建档率80%以上、预授信率60%以上、签约授信率30%以上。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

黄石农商行“金融村官”主动走出去、沉下去,走进田间地头,来到群众身边,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只要农业主体有金融需求,必有农商行“金融村官”第一时间响应,只要有春耕备耕的资金需要,必然有农商行的资金支持。

5年来,该行累计向全市派驻425名“金融村官”,在788个村组全面铺开建档、评级、授信工作,实现全覆盖;全市共建档14.3万户,预授信13.2万户、金额42.6亿元,用信6.5亿元,全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为解决“金融村官”轮岗流动、工作不连续的问题,该行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工作模式,在“金融村官”基础上,创新设立“乡情联络员”,在“一村一金融村官”的基础上,实现“一村一联络员、全市村组全覆盖”。

以“乡情”“亲情”为纽带,“乡情联络员”积极深入乡村,涌现出帮村里销售农副产品、给人做媒说亲、带孤寡老人进城办事的感人故事。大冶市殷祖镇七冲村年逾古稀的李大娘有慢性病,平时行动不便,正在湾里走访的乡情联络员张琼莲携带移动设备上门为李大娘办理社保卡换发业务,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

壮大富民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澎湃动能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是滋养农民美好生活的源头活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黄石农商行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道路上,积极做好绿色金融,助推产业发展,实现点“绿”生“金”。

该行紧跟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布局,对重点产业实施“产业包链行动”,量身定制产业链“整链授信”方案,对“企业+基地+农户+商户”四方全面授信,形成“链主”企业带动,育种育苗、加工生产、流通销售、旅游服务等各环节主体有机衔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格局。

通过支持核心企业通过派发订单、保底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有力支持了大王香椿、三溪茶叶、金海白茶、枫林腊米等产业。

说起“大王香椿”,可谓远近闻名,不仅销往北京、武汉、合肥等城市,还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动机”“助推器”。香椿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农商行的金融助力。

2020年,该行向香椿基地发放首笔“香椿贷”,三年来,大王镇“香椿贷”余额已从开始的20万元,逐年增加到了3000余万元;香椿产业规模也从当初“一村一户10亩地”,发展成“六村百户5000余亩产业园”,人均收入增加了3000元以上,大王镇也从远近闻名“贫困乡镇”一跃成为集产学研游为一体的“香椿特色小镇”。

到目前,黄石农商行涉农贷款达194亿元,对全市48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26亿元,对全市2100余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放贷款35亿元,其中100万以下信用、保证类贷款占比达90%以上。

此外,该行深入探索创新涉农担保,积极推进与政府、省农担、再担保等战略合作,加强政银企三方沟通协调,携手推进政银担合作机制,为三农产业增信提额,创新推出“农担贷”“再担贷”“农担接力贷”等产品。

枫林镇某肉牛养殖企业,是集肉牛繁育、养殖、饲料加工、肉牛销售、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养殖企业,后因扩大养殖、优化基地,资金周转困难,1000多头牛的饲料存在问题,但苦于缺少抵押担保,融资受限。该行结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以活牛为抵押品,发放“活体抵押贷”1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随着1000万元贷款资金成功发放,黄石农商行在创新金融服务上往前走了重要一步,这也是该行继成功发放200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后,在信贷产品创新上的又一创举,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黄石农商行还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抵质押服务创新,将水域滩涂经营权、土地经营权、门票收费权等纳入抵质押融资范围,向阳新县田西茶业有限公司以企业土地经营权抵押投放贷款100万元,借助门票收费权向天空之城旅游项目发放贷款950万元。

强化金融赋能 创新服务普惠千家万户

翻开黄石农商行的发展史册,就是一部对党忠诚、服务群众、反哺社会的历史。

黄石农商行80%的网点和员工都集中在农村,服务乡村振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黄石农商行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优势,坚持传承和创新“两手抓”,打造集物理网点、电子渠道、线上平台、农村站点等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擦亮“三农”金融服务品牌。

黄石农商行传承和弘扬“挎包精神”,大力倡导“三同”“三水”“三下”“四千”奋斗文化,当好服务经济的“主力军”、普惠金融的“轻骑兵”,千名干部员工深入园区、深入企业、深入村组,推进服务不断扩面增量、提档升级。目前,农商行客户总量已突破141万户,约占黄石户籍人口的一半以上,相当于每2个黄石人,就有1人是农商行客户。

在此基础上,该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营业网点智能化转型,有序推进智能机具投入和应用,积极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大力推进“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0抵押、0担保、一键式提款”的“301”办贷模式,让客户群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全线上便捷金融服务。

“只需要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轻松办理贷款业务。”客户王某是黄石农商行开通线上“301”贷款模式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令他满意的是手续简单、操作便捷,而且贷款利率低、放款相当快,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两分钟内他就收到了到账通知。

黄石农商行创新设立乡村“积分超市”,通过“金融积分管理”制度,引导村民积极融入乡村治理、志愿服务、金融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农商行与群众间的感情;大力实施普惠金融“四通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扫码商户“店店通”、自助银行“镇镇通”、电话银行“村村通”、手机银行“户户通”,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做优普惠金融“大文章”。在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的同时,黄石农商行主动与客户共度时艰,对符合财政贴息政策的企业及个体户积极申报贴息减免,累计为普惠小微客户减息1815万元;主动承担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等信贷费用,近三年未新增一项收费项目,减免收费项目41个,累计减免费用2000余万元;推广“周转融”、无还本续贷业务,三年来累计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让利约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