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两会聚焦

发展普惠托育 让“谁来带娃”不再难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2-09

分享:

“啥时候要娃”“家里孩子谁带”“准备生二孩吗”……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放开,这类追问,对于年轻夫妻并不陌生。一边是繁忙的工作节奏,一边是高昂的生活成本,生了娃给谁带?怎么带?一些“80后”“90后”夫妻陷入难题。

托育服务工作关乎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把“托育”与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并列,使之成为解决群众重点民生问题的“新增项”。如何为孩子提供优质温情的服务、切实解决家庭后顾之忧?两会期间,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托育服务发展问题。

现象

“谁来带娃”成难题

婴幼儿照料对于众多育龄夫妇,特别是双职工家庭而言,是一项颇具压力的任务。市政协委员屈小妹走访发现,当前我市托育需求迅速增长,供给严重不足。根据市卫健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每千常住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与国家提出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据调研,近六成家长有意愿托育孩子,但当前的托育机构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需求。且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半数以上家长认为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欠缺,托育成本较高,家庭负担较重。

一方面托育需求短暂,需求集中在24-36个月龄的婴幼儿,长则就读两学期,短则就读两三月,托育机构面临需要频繁招生的难题。

另一方面托育需求存在季节性,可能夏季人满为患,而冬季即使开展各种活动也很难满员,导致托育机构生源不稳定、托育成本提高。另外,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当前托育费用较高且服务质量一般,而优质托育资源价格高得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此外,每年暑、寒假如何妥善安排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成了众多家长必须面对的问题。记者走访发现,假期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俨然成为带娃的“主力军”。

“像我们这种无法陪伴孩子的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是个躲不过的难题。这个夏天,我们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兴趣班,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帮忙接送。”天方社区居民王先生说,希望孩子能通过参加兴趣班收获知识,结交新朋友。

回应

推进托育工作规范发展

孩子连着家庭幸福,托育事关民族未来。托育服务是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一老一小”发展策略,坚持把托育服务发展作为支持生育,保障民生的重要性工程,积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满足家庭需求的托育服务体系,全力满足群众对托幼善育多层次、高品质的需求,强力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卫健委人口家庭科科长於军兰介绍,2024年,我市将“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1200个”列为省级十大民生项目之一,截至目前,全市收托3岁以下婴幼儿机构共201家,其中幼儿园174家,独立托育机构27家。共有托位数12172个,新增托位1455个,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群众需求,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坚持普惠优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培育发展医育结合、用人单位办托、社区托育点等多元化托育机构,为群众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持续推进我市托育工作规范发展。”於军兰说。

团市委学少权益部部长吴金花介绍,为缓解少年儿童假期看护难问题,团市委深入推进“爱心托管班”工作,仅2024年暑假开班240个,累计服务青少年9100余人,逐步形成了“公益普惠、青少共育”的假期托管服务模式,实现了孩子广泛受益、家长普遍满意、志愿者收获成长的良好社会效果。

吴金花说,接下来团市委将继续深入推进“爱心托管班”建设,2025年预计开班300个以上,服务青少年11000人以上,实现乡镇(街道)开班全覆盖,不断丰富青少年公共服务供给,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建议

加快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未来的希望。”市人大代表肖祖红建议,将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体系,并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广泛设立。“每个社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托育机构的规模、布局和服务内容,确保婴幼儿能够就近入托,享受便捷、高效的照护服务。”

“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应坚持公益性原则,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免费服务。政府应加大对托育机构的财政投入,确保机构能够正常运行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格局。”肖祖红表示。

市人大代表占超建议,托育服务发展需政府支持、规范制定。鼓励多元化服务模式,加强专业培训与人才建设,促进家庭参与与教育融合;利用科技提升管理效率,建立质量监管与评估机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文化融合,并持续开展相关研究。通过综合施策,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家庭托育需求,确保婴幼儿健康成长,增进家庭福祉与社会和谐。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大力规范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尤为重要。”市政协委员刘飞建议,要加快托育机构师资人才培养,教育部门推动高校开办相关的婴幼儿照护专业。同时,人社部门和卫健部门应联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及婴幼儿保健专项培训。

“还应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模式,并大力推进公办托育机构的建设。为规范行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并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托育机构的管理标准、场所建设规范以及照护费用收费标准,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刘飞说。

“目前黄石的托育服务形式多样,有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等,但都存在照护模式单一、供给力度小、供需不匹配等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市政协委员王红霞认为,提供高质量的托育服务,解决家庭养育的后顾之忧,关键在于增加托育服务的灵活性。

“根据家庭的不同需求、家长的上下班时间,提供灵活多样的托育服务模式,如全日制、半日制、小时制等,方便职工家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入托时间。”王红霞建议,同时建立灵活的预约制度,允许家长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提前预约托育服务。此外,加大社区托育服务措施,提供近距离、方便快捷的托育服务,让家长能够更轻松地接送孩子并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记者 万泰然 黄醒尘 彭金 刘舒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