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20部!今年两会上,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又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列入2025年市级十件民生实事清单。这已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连续第2年写进报告。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里,作为全市集中力量抓好办成群众可感可及的“十件实事”之一,黄石提出新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0部以上。
据市住建部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累计审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140部,竣工1092部。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竣工数量仍在持续上升。然而,加装电梯完成后,如何进行长效管理,全面守护群众乘坐电梯安全呢?“要形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长效管理机制,我觉得首先要思考‘电梯谁来管’‘管理好电梯的钱从哪里来’‘谁来为电梯维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这3个关键问题。”市人大代表马学军说。
马学军认为,首先要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好“多方共治”机制。“电梯所有权人是电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可以委托专业管理主体对电梯管理。这个专业管理主体既可以是物业服务企业,也可以是第三方电梯专业服务机构,尤其承担电梯日常管理职责。”马学军说。
其次要构建电梯管理的可持续资金保障体系。筹资的渠道可以是多元的,包括居民分摊、电梯广告等公共收益、政府政策性补贴支持等部分。与此同时,市场还能探索推出加装电梯保险,由保险公司为加梯后续管理提供服务,提供风险托底。
此外,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电梯专业服务机构是提供电梯技术维护管理的主体,要按照委托方需求执行好维保标准。政府部门要对服务企业服务得好不好进行把关,建立行业信用评级,推动优胜劣汰。
“当然,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要实现长效管理,一定是居民们在一起商量着办的事。”马学军说,加装电梯后期管理,也是社区自治的内容之一,只有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共识,才能实现收费合理、服务及时,最终保障加装电梯的安全、长期使用,做到好事办好,服务于民。
“去年我在下陆区陆合园小区推进完成的一部平层入户加装电梯,春节前已经投入使用,居民们对电梯的使用都挺满意的。”市政协委员熊海玮说。
对于加装电梯的后续运营管理问题,熊海玮表示,除了用户积极参与管理外,希望政府部门也能通过明确使用管理责任、健全维护保养机制、推进智慧管理等方式,保障加装电梯可持续使用。同时,积极引导业主选择物业服务企业、维护保养单位或者专业公司等市场主体加入到电梯管理中来,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应急处置等工作,使其发挥好自身特长。
“目前,我推进完成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委托加装电梯公司作为电梯维保托管服务商,解决居民使用电梯的后顾之忧。第一年免费负责运营维保等工作。第二年起,电梯公司每年对每部电梯收取相关服务费用,费用由使用的用户分摊。”熊海玮认为,居民在加装电梯完成后有重要的选择权,能够自主选择电梯的维保托管单位。经过对服务内容、响应速度及价格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最终选择出电梯的维保托管服务商。
实际上,黄石在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半篇文章”上,一直在进行着有益的探索。
一人管理一梯、一公约一办法、一个账户管资金。黄石港区亚光社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三个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做法,得到上级有关部门肯定。特别是该社区宏维湖滨花园小区由于加装速度快、效果好,去年被省住建厅评为“最美电梯项目案例”。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进行长效管理的背后,是一张需要多方共同参与书写的民生“答卷”。(记者 胡波 刘舒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