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杰给汽车美容
在汽车后市场服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汽车美容师”这一新兴职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3月3日,在位于团城山老年大学对面一家汽车美容车间内,35岁的李林杰俯身在一辆比亚迪汽车前,手持工具,将一卷哑光灰改色膜缓缓铺展。寒冷的天气让一双手冻得生疼,他像一个外科医生般镇定:“车膜与漆面之间哪怕一粒灰尘,五年后就会鼓包。”正是这种敬业精神,让这位高中毕业的汽车美容师,在16年间从月薪几百元的学徒,成长为坐拥两家门店、年营收超过百万的创业者。
胆大心细,赢得更多机会
2009年,高中毕业的李林杰选择了一条与传统升学路径截然不同的道路——进入一家汽车修理厂,成为一名汽车美容师学徒。从基础的洗车、打蜡到复杂的贴膜工艺,他埋头苦学一年,逐渐掌握了汽车美容的核心技术。
按照当时的规矩,学徒必须学满三年才能出师,也意味着,三年后才有机会单独作业。然而,李林杰凭着胆大心细,学习才一年时间,就为自己赢来比别人更多的上手机会。
有一天,因师傅工作繁忙,恰逢一个客户送来一辆汽车要求抛光。师傅让店里的学徒去作业抛光,包括李林杰在内,当时店里有6名学徒,面对师傅的叫唤,其他5名学徒都不敢应声去尝试。“那时候,小轿车还没现在这么普及,车子在当时是比较贵重的物品,大家都不敢尝试。”李林杰说,当时他主动请缨,独立完成了这次汽车抛光业务。
“当时擦车的手都在抖。”回忆起人生首单独立作业,李林杰清晰记得车间日光灯在汽车上折射的冷光。尽管初次“单飞”压力巨大,但他凭借细致的手法和沉稳的心态赢得客户认可,从此开启了独当一面的职业生涯。
诚信立业,十年内开了两家店
三年后,李林杰离开师傅,来到大冶一家汽车修理店,当了一名汽车美容师,还管理着8名学徒。
在这家店待了近两年,他与下陆区一家汽车修理厂达成合作,负责拓展其汽车美容业务板块。“出来与其他老板合作,主要是当时我结婚了。有了小家庭,我得努力奋斗。”李林杰说。
李林杰与下陆这家店的合作模式是,对方提供场地,李林杰按照每年赚的利润给店里分红。他敏锐地捕捉到车主对个性化、高端化服务的需求,重点推出防爆膜、改色膜和隐形车衣等热门项目。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严控贴膜质量,他带领团队将原本冷清的美容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短短两年业绩增长超30%。他也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7年,李林杰自立门户创办汽车美容店。面对市场竞争,他坚持“宁失利润,不丢口碑”原则:从进口环保材料的选用到技师标准化培训,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一位老客户评价:“在他家贴膜后,五年都没起泡翘边,价格还实在。”正是这样的口碑效应,让他的店铺始终保持稳定客源,并于去年在团城山成功开设分店。
如今,他和妻子一人负责一家修理店。“妻子负责的老店有11名汽车美容师。我这个店是去年12月份开的,有7名汽车美容师。”李林杰说。
汽车美容成“蓝海”市场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3亿辆,车主对“颜值经济”和功能性服务的需求催生了万亿级汽车美容市场。“现在汽车美容行业分得越来越细,有漆面美容、内饰美容、防护美容等。”李林杰说,近年来,汽车美容店如同雨后春笋般在黄石出现,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年纪轻轻开了两家店,但李林杰时刻保持着学习态度。他说,像他这样的技术型创业者,既需要掌握新材料、新工艺的快速迭代能力,更需以服务标准化构建竞争壁垒,“不然就会被同行取代”。
“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车主个性的延伸。”李林杰表示,他计划引入AI漆面检测仪等智能设备,让传统手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这位90后汽车美容师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新职业人群的奋斗风采,更折射出中国汽车消费升级浪潮中的无限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