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设计师绘制的图纸在案头铺展开,卫思想开启了他的工作。4月5日,在美尔雅美红服装有限公司的制版室里,这位40岁的服装制版师正伏案绘制一套男士西装版型。曲线尺在纸上划出流畅的弧线,铅笔标注的数据密密麻麻——这是一个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服装的关键环节,也是卫思想24年来日复一日打磨的手艺。
从裁缝店到制版台
24年行业坚守
卫思想的成长轨迹,是服装行业新旧交替的缩影。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窑姑姑经营的老裁缝店里,缝纫机持续发出“嗒嗒”声,陪伴他度过了整个童年。“那时候看姑姑给客人量体裁衣,布料在她手里像会听话似的。”初中时,卫思想已能踩着老式缝纫机做沙包、绑腿带,针脚平整得让邻居惊叹。
这种与布料打交道的日常,不仅丰富了卫思想对服装的认知,还为他积累了扎实的实践经验,助力他在1999年顺利考入湖北美尔雅服装学校。彼时的中国服装业正值外贸黄金期,这所中专院校为服装行业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
“当时想法很实在,就想学门吃饭的手艺。”卫思想回忆道。2001年毕业时,这个青涩少年背着帆布包走进美尔雅美红服装有限公司,成为制版车间最小的学徒。
车间里,制版老师傅拿着放大镜检查样衣。卫思想记得第一次见到师傅修改版型时的样子:一套西装后襟出现细微褶皱,师傅用粉笔在版型图上调整了0.3厘米的弧线,样衣立刻变得服帖。“西装是立体的建筑,差1毫米都可能塌房。”师傅的这句话,他记了20多年。
美尔雅当时主攻日本、欧洲市场,对工艺要求近乎苛刻。卫思想从最基础的裁片预缩学起,光是袖山弧线与肩胛骨的匹配规律就琢磨了半年。“普通衣服误差允许1厘米,西装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内。”他摊开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画满人体结构图,边角卷起的地方还粘着布样。
毫米间的修行
760道工序的坚持
这些毫米级的“博弈”在卫思想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停歇。不同面料的特性不同,不同国家的版型习惯也有差异,就连国内南北地区,相同尺码的衣服在数据上都需要精确换算。北方衣服版型的袖圈要大0.8厘米,以适配北方人较为宽大的臂膀;南方衣服版型的后腰处则多收0.3厘米,从而凸显穿着者的腰臀曲线。“好的制版师一定要对人体非常了解,设计师给你一份灵感思路,而制版师如同建筑工程师,熟悉一砖一瓦,房子才能搭得又稳又好。”卫思想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这份精细铸就了美尔雅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美尔雅男装西服的版型体系涵盖6大版型、48个尺码,能适配99.9%的中国人体型。卫思想打开公司数据库,4万条人体数据按地域、年龄分类排列:“其实基础数据有上百万条,去掉雷同数据后,有效数据有4万多条。每年人体体型都在变化,我们还在持续积累。”
从平面图纸到立体成衣,制版师是关键枢纽。“一套西装工序多达760道,每道工序都要学,制版过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把设计师的灵感实践于裁缝的剪刀上。”卫思想介绍,做好一套西装,需将国际视野贯穿始终,“美尔雅的版型一直向一些一线国际奢侈品牌看齐,我们在外销产业已积累了不少资源。”
为了看齐一线国际奢侈品牌,卫思想强调西装的魅力在于平衡好“圆、挺、软”3大关系。“人体由许多弧线组成,西装的圆度要和人体轮廓匹配;‘挺’指西装穿上身能达到挺拔如松的效果;‘软’则要求穿着舒适性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卫思想与团队无数次推倒重来。
“失败比成功多得多。”卫思想坦言。此前,团队调配一件立领西装,为消除立领西装领口的细微褶皱,团队苦战3个月。“领子像建筑横梁,差1毫米就撑不起结构。”经过十几次失败,这件耗费长时间缝制的样衣,实现了“静态挺括,动态贴合”的效果。
没有完美版型
只有永恒进化
“西装版型不是闭门造车,得站在巨人肩上。”卫思想表示,美尔雅曾为博柏利、杰尼亚等奢侈品牌代工,学习优秀样版。“市场上80%的工序被简化,但我们仍坚持760道。”
卫思想对工艺的要求并不宽松:“既然建房子、造火箭需要一丝不差,做衣服也应当如此。”在这种标准下,制版的工作紧张而充实。
为了匹配对应的工艺,美尔雅经常将国外版型优良的西装采购回来,大家围着成品学习,怎样把结构做得更加服帖,什么样的面料与配件更有表现力,什么样的款式能承载男性更多的场合需求……即使样衣落地,也难免会成为一次试错。一套成衣西装的背后,是十几次的调整与改版,也是多个部门交上的一份答卷。
“你理想中的完美版型应该是怎样的?”面对记者提问,卫思想放下手中的曲线尺,沉吟片刻:“没有完美版型,只有永恒进化。服装是时尚产业,如果固守所谓的‘完美’,产业就停滞不前了。面料、体型、潮流都在变,今天‘完美’的版型,两年后可能就无人问津。”他摩挲着工作台上刚裁剪好的衣片说:“制版师的使命,是让衣服成为流动的艺术,而非僵化的标本。”
卫思想经常鼓励年轻制版师要学会勇于“否定”自己,市场要求制版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制版师要沉得住气,“制版师要有自己的理解,版好不是靠一个人,离不开设计师、裁缝,需要整个团队的合作努力,包括背后公司的强大底蕴。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是做不好制版师的。”
“节奏再快,做一套经得起推敲的西装,还是要慢慢来。”卫思想一边感慨,一边将样衣轻轻架上模特人台,他深知,在追求效率的时代,这份对品质的坚守,才是行业前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