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优化营商环境

黄石法院积极优化营商环境 打好司法服务“组合拳”营造企业发展“暖环境”

来源:东楚晚报    时间:2020-10-23

分享:

“黄法官,真的是非常感谢你。”近日,一案件当事人苏某某将写有“怀爱民之心,办利企之事”的锦旗送到黄石中院民二庭法官黄显珠手中。据了解,湖北某公司与苏某某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一案,双方经过多轮磋商未果,诉至法院。二审法官黄显珠在了解相关案情后,抓住双方争议焦点,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在固定事实的基础上,组织双方调查审理,当场调解,当场兑现工程款,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像这样为企业提供优质司法服务的案例,在黄石法院数不胜数。不少企业家纷纷表示:“在这里,能感受到法律的温度、法官的温情和法院的温暖。”

近年来,黄石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营商环境健康有序发展,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


司法服务送上门 助力企业舒心发展

营商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黄石法院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5月20日,黄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功荣率市中院重点项目挂点工作专班负责人一行走访调研黄石东方山景区扩容重点项目建设复工情况。10月14日,他再次带队,走访了解东方山东昌阁建设项目及东方山南门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同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陆区有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近期,根据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工作要求,黄石中院领导干部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服务企业16家30余次,收集问题建议15条,均已反馈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到位。通过上门走访,倾听企业对当前政法机关优化法治环境、执法办案的意见建议,收集问题清单,对标改进办案方式,帮助解决难题。

为民企“法治体检”也是摸准企业诉求的有效途径。5月26日,黄石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又明带领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服务团到湖北金楠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法院不仅精心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对企业中存在的涉法问题以及相关诉求进行归纳,必要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从而让“法治体检”成效最优化。

10月10日,在市工商联召开的十二届五次执委会上,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杜水生、市工商联(商会)主席(会长)吴少勋为黄石市法院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站授牌,黄石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王又明接牌并强调,设立黄石法院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要求,也是黄石法院依法履行审判执行职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黄石法院在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上,颇有成效。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制度,以及上级法院针对“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和“保护中小投资者”三个指标发布的司法解释、指导意见、工作方案和规范性文件,对照《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督导总体方案》,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健全机制,构建制度保障。相继出台《市中院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市中院优化营商环境建机制 推进度 抓落实 目标细则》,并围绕各项目标的具体落实,相继出台了12个子制度文件,逐步形成一套全方位、立体式的制度体系。

不断健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建立联络人制度,完善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沟通、会商研究、协调联动机制。抓细抓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细化分解任务目标,明确时间表、责任单,做到责任到人、推进到位。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考核考评体系,作为评价各基层法院、中院各部门履职尽责的重要依据,对相关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进行约谈,以考核促进落实。


切实解决执行难 不断完善联动机制

9月24日8点20分,大冶法院30余名干警迅速集结,在该院领导的带领下,直奔大箕铺工业园区,依法对涉黑案被执行人李某发个人独资注册的“某商混制品有限公司”予以查封。大冶法院在摧毁黑恶势力经济基础的同时,积极做好员工安抚工作,并委托第三方接管,确保该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和职工有效安置。扫黑除恶“打财断血”工作,是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的“重要一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司法职能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的工作职责。

这也是黄石法院完善联动机制,全力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9月21日,执结案件6645件,执行到位金额10.5亿元,执行质效位居前列。经黄石中院主动汇报和积极争取,市委成立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并出台《关于规范严厉打击规避、妨碍、抗拒法院执行违法犯罪行为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工作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成员单位责任。

依托执行指挥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集中执行活动,确保执行管控精准到点,实现执行指挥中心与上下级法院全面联网、统一调配、统一指挥,同步指挥单兵、信息回传、实时监控、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大大缩短了执行周期。2020年以来,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审限内执结率90.55%,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100%,切实保护了企业家合法权益。


加强破产审判 落实司法为民宗旨

今年4月1日,大冶法院依法受理了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山口矿劳动服务公司债务人破产清算,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于 6月30日裁定终结破产清算程序,立案三个月内完成审结。

黄石法院不断加强破产审判团队建设,确保审判质量;全力推进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工作,实现能够执行的依法执行,整体执行不能且符合破产法定条件的,依法破产的良性工作格局;在加强破产清算程序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同时,对于具有挽救可能和重整价值的企业,优先适用重整程序,帮助其重获新生,最终达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出台《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破产案件的规定(试行)》,通过“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进一步提高破产审判效率,降低破产程序成本,要求简单破产案件原则上6个月内审结,其中“无产可破”破产案件审限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普通破产案件原则上2年内审结,特殊情况不超过3年。

提高涉企案件办理质量。出台《关于随机自动分案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现已实现案件电子随机分配,有效防止人工干预。建立涉企案件常态化评查机制,两级法院交叉随机抽卷,以文书校核、归档卷宗抽查等方式进行,对案件质量存在问题的,严肃追责。出台《关于提升全市法院涉企案件审判质效的规定》,实行审限过半预警提示机制、逐月通报机制,降低企业诉讼的时间成本。在严格执行法律对各类案件审限规定的基础上,原则上各类案件审理周期在去年基础上缩短2天;缩短退费时限,符合退费规定和手续完备的,原则上3个工作内办结。其中,执行案件在法律程序完结后3个工作日内办结。开通“绿色通道”,健全涉企业立案优先类事项快速办理制度。

推行繁简分流,成立民商事速裁团队,专司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民商事案件,在保障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简化案件审理程序,大幅提升了办案效率。推行微信小程序“湖北移动微法院”,实现网上立案能立尽立,并积极引导律师等经常性诉讼群体走网上立案途径。积极推行网络平台运用,不断规范网上开庭、调解、送达、退费和在线证据提交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诉讼服务。


做好全国营商环境评价 交上优异答卷

2019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现场填报中,黄石中院牵头的“保护中小投资者”“执行合同”“办理破产”3项指标分别排名第一、三、五名,在黄石市优化营商环境市级部门考核中名列第一,为助力黄石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形成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今年,国家发改委部署对80个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开展正式评价,黄石市作为全省四个参评城市之一,被列入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城市。

接到参评任务后,黄石中院党组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功荣任组长的营商环境评价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照评价体系,按照法院牵头填报的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三项指标及配合填报的获得信贷、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市场监管三项指标内容,从相关业务庭室和部门抽调精兵强将20人,组成网络支持小组、填报小组、后勤小组、协调小组四个工作小组。 

同时,与市司法局、市人行黄石中心支行、市银监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六家法治化指标相关单位积极沟通协调,确定各单位联络员和联合参训人员。参评前,专班组织各小组成员不断熟悉考评细节,反复梳理营商环境指标解读,确保精准理解指标概念,并按照填报要求加班加点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部门收集案例、数据、佐证资料。

9月27—29日,赴长沙参加现场填报的25人团队与后方支援团队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奋战,为此次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填报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

优化营商环境,黄石法院跑出“加速度”。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城市”中,黄石市会取得怎样优异的成绩呢?让我们共同期待。(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