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将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业发展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将社会救助工作摆在改善民生的突出位置,坚持以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等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学救助、临时救助、电价优惠减免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捐助、慈善资助为补充,着力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较好地保障了社会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预计今年全市各级政府投入救助资金累计达2.4亿元,15万人被纳入常年生活救助范围,20多万人被纳入专项救助范围。
一是城市低保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低保对象2.7万户、6.8万人。全年共向上争取城低保资金910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2%,人月平补助水平146元,同比增长35%,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230元上调到280元。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及时核查调整低保类别,我市的城市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得到了省民政厅的高度评价。目前大冶市、黄石港区、铁山区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AA级单位,阳新县、西塞山区、下陆区、开发区被评为全省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A级单位。
二是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市民政局针对社会上反映的“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组织专班于今年7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村低保核查工作,共直接入户调查2.48万户,占原农村低保总户数的126%;共取消清退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0.19万户、0.65万人,占原保障人数的10.6%;调整保障类别0.1641万户、0.913万人,占原保障人数的8%。核查后全市农村低保保障对象2.4万户、7.4万人,保障面为4.6%,与去年同比分别增加了0.4万户、1.3万人。全年共向上争取农村低保资金5881万元,同比增长98%,农村低保支出3200万元,人月平补差额为50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三是特殊群体供养水平全面提高。今年将全市6195名集中和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699名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各提高300元,分别达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将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救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300元。同时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福利院供养环境,全市有6所被评为全省模范福利院。
四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全面放开病种限制,改革医疗救助审批程序,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00万元,累计医疗救助9019人次,资助73956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资助68217人参加了全民医保,向6209名农村五保对象提供了定量门诊救助,向最低收入家庭发放医疗救助卡2841张。
五是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实施。2008年11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后,全市各级民政部门认真执行文件精神,规范开展临时救助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1300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100万元,人均拨付临时救助资金770元,有效解决了城乡贫困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
与此同时,市民政部门还与市房产、教育、供电等部门联手推进住房救助、就学补助和电费补贴工作。据统计,今年共对2358户贫困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74万元,实施就学救助9500人次,减免学杂费和书本费200万元,共对全市城市低保户发放电费补贴资金150万元。
二、关于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一)住房保障情况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来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2009年,省政府下达我市廉租住房保障目标为:新增租赁补贴7100户,新增实物配租682户。市政府也将全市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列入了今年为民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主要是对人均月收入450元以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筹集廉租住房房源700套,其中市本级500套,大冶市、阳新县共200套。今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支持,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目前各项工作进展较好。
一是租赁补贴发放情况。预计今年全市可发放租赁补贴对象7100多户,补贴金额750万元,可完成省定目标。其中:市本级于今年7月启动该项工作,预计全年发放对象2500户左右;大冶市于今年3月份启动,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420元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预计全年发放对象1530户左右;阳新县于今年4月份启动,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400元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预计全年发放对象3100户左右。
二是新增实物配租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市可筹集房源882套用于实物配租,完成省定计划的124%,完成市定目标的121%。其中全年市本级可筹集房源534套,大冶市全年可筹集房源134套,阳新县全年可筹集房源214套。
三是争取中央投资补助项目建设情况
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投资廉租房建设项目,我市共争取到项目7个、1056套、50857平方米,争取中央总投资1675万元。其中市本级4个、568套,大冶2个、182套,阳新1个、306套。目前郭家花园等4个项目、共计570套已交付使用;马家嘴等2个项目、共计180套预计11月底可交付使用;阳新白杨新区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年底前可交付使用84套。
2009年度中央新增1300亿投资廉租房建设项目,我市共争取到项目14个、3485套、172119平方米,中央投资5261.36万元。其中:市本级11个项目、2733套,目前已有10个开工建设。市区1004套棚改配建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地质勘探和完善规划方案,施工工程近期开工建设。大冶市2个项目、552套和金山店矿项目已竣工交付使用,观山石油仓库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阳新县1个项目、200套,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四是棚户区改造情况。市委、市政府把以十三排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市棚户区改造规划,搭建了融资平台,采取异地还建方式加快棚户区改造。其中十三排棚户区占地270.4亩,主要居民为煤矿工人,该片区有各类公私房约20万平方米,1852户,总人口8753人,其中住房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426户,还建点已选址团城山开发区广州路以南,占地面积约207.7亩。目前已完成十三排棚改项目拆迁评估、环评工作,以及还建点拆迁安置方案;完成了团城山还建点用地审批的测绘工作、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并被列入国家康居、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西塞山区已完成辖内十三排棚户区改造前期调查、评估、征求意见等工作,开发区正在落实还建点内居民的拆迁安置方案,进行动迁工作。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的建设贷款也正在落实中。
(二)房地产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在政策推动、需求增加、促销带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上升。元至10月份,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1.5亿元,同比上升10.4%,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9.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3%。房屋施工规模增速加快,新开工面积增幅较大,元至10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34.7万㎡,同比增长25.6%,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99万㎡,同比增长56.4%。
二是商品房销售量价齐增。元至10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68.85万㎡,同比增长58.82%;销售商品房6401套,同比增长73.52%;商品房销售金额22.5亿元,同比增长81.22%。从销售价格看,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269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4.1%;住宅销售均价为2796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9.4%。从现房和期房销售的比例看,现房销售面积13.3万㎡,较去年同期增加80.3%;期房销售面积55.6万㎡,较去年同期增加54.4%。从存量房市场销售看,共成交二手房3112起,成交面积27.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4.57亿元,成交均价同比累计上涨1.7%。
三是房屋租赁市场供求两旺。随着黄石城区范围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房屋租赁价格呈小幅上涨态势。特别是中心城区、团城山地区城中村拆迁、下陆棚户区危平房改造等大批工程的启动,使我市房屋租赁市场量价齐升。而新建房和二手房价格的回升,导致一些原本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转为租房,相当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潜在购房者推迟了购房计划,选择通过租赁来解决当前的住房问题,租赁市场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新局面。前三个季度,我市城区房屋租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7.6%、5.2%和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