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数据要闻

2015年1-10月份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市发改委 时间:2015-11-20

分享:

  1-10月份,全市经济延续“缓中向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全市工业增加值降幅继续收窄,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扩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工业缓中持续趋稳。10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比前三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2.6个百分点。8大支柱产业发展基本平稳,呈现“四增四降”态势: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电子设备保持正增长,分别增长4.7%、11.4%、1.1%和16.9%;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为负增长,分别增长-1.9%、-17.1%、-4.8%和-1.3%,其中食品饮料、医药化工、黑色金属、机械制造分别比前三季度加快0.7、1.3、0.6和1.6个百分点。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0.8%,居全省第5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水运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下降0.1%和4.7%,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1.1和3.4个百分点。

  (二)投资继续小幅回升。1124.25亿元,增长16.9%,增速比1-9月回升0.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名保持第14位,总量比前三季度进1位。从产业看,三次产业平稳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0.14亿元,增长29.5%,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563.02亿元,增长12.2%,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523.7亿元,增长8.3%,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501.09亿元,增长21.2%,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5百分点。从行业看,主导行业提速明显。纳入统计的20个行业中,14个行业保持正增长,6个行业负增长。其中,房地产业增长20.5%,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06.03亿元,增长13.6%,增速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从项目看,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全市施工项目1355个,比前三季度多2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8个,增长2.1%;新开工项目1059个,比前三季度多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7个,增长13.6%;竣工投产项目876个,比前三季度多12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7个,增长16.96%。

  (三)消费需求稳中趋缓。1-10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26亿元,增长12.3%,增速比1-9月提高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其中,四大行业增幅“三升一降”,批发业增长16.2%,比前三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10.8%、9.0%和11.8%,增速分别比前三季度提高0.7、0.5和1.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65.58亿元,增长10.8%,比1-9月回落0.1个百分点。外贸持续回暖,1-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25.45亿元,增长13.2%,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1.9和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累计出口14.16亿美元,增长26.0%,增速比1-9月回落1.7个百分点;进口11.30亿元,增长0.4%,增速为今年首次转正增长,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小幅回升。1-10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22.81亿元,增长5.3%,增速比1-9月回升3.1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51亿元,增长3.9%,回升3.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低11.3个百分点。地方税收收入53亿元,下降1.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增速比全省低12.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08.88亿元,比年初增长5.0%,增速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899.94亿元,增长7.3%,增速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

  (五)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八大类价格呈“五升一平两降”: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上涨3.6%、2.3%、2.3%、0.3%、0.1%,居住价格持平,烟酒、交通通信价格分别下降1.0%、0.1%。

  二、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10月,我市经济总体上虽然略有回升,但经济趋稳向好的基础仍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市场需求仍然疲软。1-10月,工业出厂价格延续了46个月来的下降态势,下降6.9%,为今年来最大降幅,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工业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0%,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扩大0.6个百分点。全市重点监测的18种产品中,发电量、成品钢材、精炼铜、饮料酒、服装、制冷压缩机、无缝钢管、镀层板、自来水等9种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原煤、钢、铁矿石、水泥、锻压设备、数控机床、涂层板、水泥熟料、中成药等9种主要产品产量下降。

  (二)重点骨干企业经营困难。1-10月,全市724家规上企业中有351家产值下降,产值下降单位数比前三季度少11家。其中,新冶钢、大冶有色、华中铜业、美尔雅、新兴管业、三环锻压、山力科技、东贝机电等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分别下降25.34%、7.1%、42.18%、21.99%、50.30%、37.97%、31.27%、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利税分别下降6.6%、28.7%、19.5%。117家企业亏损,亏损面16.6%,比前三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达8亿元,增长40.4%,增速比前三季度扩大3.4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主导产业下滑明显。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523.70亿元,增长8.3%,比前三季度下滑0.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9%,低于全市投资平均增幅8.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6.6%,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主导行业投资支撑力弱化。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430.30亿元,增长4.4%,增速比前三季度下滑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5.9个百分点。房地开发性投资增长13.6%,比去年同期下降10.6个百分点。新开工亿元项目数量偏少。1-10月份,全市亿元以上项目350个,比去年同期减少63个,同比下降15.25%。亿元以上项目16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5个,同比下降17.86%。

  (四)瓶颈制约突出。资金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政策方面,一批项目因政策兑现难,导致落地推进缓慢;一批企业因环保、社保、节能减排等方面投入加大,企业生产经营负担过重。配套方面,部分工业园区水、电、路、气、宽带等配套设施跟不上项目建设需要,导致有的项目已落地、难开工,有的已开工、难推进,有的已竣工、难投产。1-10月,全市投资资金来源合计1191.71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占全市投资资金来源总额的78.72%,其他资金同比下降12.0%,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11918万美元,下降73.7%,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一是切实落实国家、省和我市稳增长的各项政策举措,巩固当前向好势头,力争完成工业、投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规划结好帐、收好尾。二是落实国家、省预调微调政策,特别是我市已出台的黄石制造振兴计划、退城入园等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抢抓国家和省里重大战略实施,力争更多重大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重点做好明年投资三年滚动计划制定和正在进行的第四批债券资金争取。四是强化政银企社合作,深化资本市场建设,重点扶持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好的骨干企业,推进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