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胜阳港街道构建新就业群体“幸福生态圈”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4-02

分享:

为切实保障新就业群体职业安全、社会保障、有效融入社会等合法权益,今年以来,黄石港区胜阳港街道锚定需求清单、整合资源清单、优化服务清单、组织活动清单,持续优化升级“蜂巢计划”,在所辖7个社区开展“友好+”系列行动,全方位打造友好场景,为新就业群体送上细致入微的暖“新”服务。

目前,该街道已形成15家友好商户、10个友好小区、2个友好商圈和2个友好社区,初步构建起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生态网格。

锚定需求清单,让新就业群体“被看见”

新就业群体“需求”在哪、关爱工作就“落”在哪。

胜阳港街道共有6个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及数百名新就业人群。为准确锚定新就业群体的诉求,胜阳港街道组织专班,对辖区新就业群体进行调查摸底,面对面交流、征集线索,建立需求清单。

“我到菜园村小区送餐时,由于路口错综复杂、楼栋标识模糊,常常因找不到准确位置而耽误送餐时间。”新骑手小张反映。

“如今行业竞争激烈,希望获得更多职业培训机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骑手王师表示。

“我们工作节奏快,经常错过饭点,是否能指定就近便利实惠的就餐场所。”众多骑手发出这样的声音。

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多种形式,街道党工委精准掌握新就业群体需求并进行分析梳理,归纳出社会保障、职业发展、暖心关怀3大类17项具体问题的需求清单。

锚定需求清单,街道党工委将解决问题提上日程,建立问题销号机制,将每一项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服务行动,让新就业群体“被看见”,为城市“小蜜蜂”注入暖心力量。

整合资源清单,构建友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3月23日中午,忙碌了一上午的外卖小哥彭伟饥肠辘辘,他走进刘邓馄饨店,点了一份馄饨和油条。“一共8块钱,由于你是骑手,打八折,你付6块4就行。”在付款时,老板娘见彭伟是外卖员,当场给出了优惠价格。看见墙上挂着的“友好商户”标识,彭伟开心地说:“这样的暖‘新’服务真是暖胃又暖心。”

这样的“友好商户”在胜阳港街道不是个例。早在去年底,该街道就开启了首批友好商户的征集工作。通过企业自荐、行业推荐,15家商户成为友好商户,涵盖餐饮、汽配、医药等多个领域。各社区在友好商户店铺的显眼位置,张贴标识,便于识别。除了消费打折外,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歇脚、手机充电等免费服务。该街道第二批友好商户目前也在辖区2个商圈4个商会协会中同步开展。

此外,胜阳港街道整合辖区多方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优惠的服务。针对新就业群体电动车维修保养的需求,钟楼社区主动对接文军摩托配件商行,提供免费电动车故障检查、维修折扣等服务;海观山社区和天桥社区积极协调新世纪医药公司的十几家门店,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应急药箱、免费健康咨询以及会员价购药服务;文化宫社区幸福食堂,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红卡”九折优惠。

胜阳港街道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友好商户、友好小区、友好社区和友好商圈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构建友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有效融入社会。

“暖‘新’服务让我们暖心,同时也让我们服务市民有了更多的动力。”新就业群体对未来有了更多期盼。

优化服务清单,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实际问题

“服务做进去,作用带出来。”胜阳港街道以新就业群体的需求为着力点,优化服务清单,做实做细服务措施。

南京路社区菜园村小区送餐路线复杂,给骑手们带来困扰。该街道将此处作为试点,在4个复杂路口增设清晰的路口指示牌,为楼栋编排单元符号,设置醒目的提示标语。“有了这些标识,送餐找线路变得轻松多了。”胜阳港社区外卖骑手吴旋开心地说。

此外,还有9个小区同步规划设计了友好停车位、友好公约、友好标识等,有效解决了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找楼栋难、送餐难、停车难等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湖滨路社区建设红石榴·商圈零工综合型驿站、7个暖“新”驿站和“骑手之家”,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饮水热饭、阅读学习、取暖纳凉等一站式贴心服务。

湖滨路社区积极动员辖区单位联合区人社局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职业技能;与市交警支队合作,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组织活动清单,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

为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胜阳港街道党工委全面推行“蜂巢计划”,通过党建引领、党员亮身份,拓展志愿服务,“引蜂归巢”发挥“小蜜蜂”作用,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为充分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潜能,胜阳港街道和社区组织开展“流动哨兵”选聘活动,杨建等8名外卖小哥获聘社区“流动哨兵”。海观山社区组建美团“小巷骑士”志愿服务队,湖滨路社区组建“青蜂”志愿者服务队,这些队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走进孤寡老人家中,帮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解闷;深入社区楼道,清扫卫生死角;在社区公益集市上,发挥自身特长,为居民提供磨刀、义剪、修理小家电等便民服务。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新就业群体这些“小蜜蜂”发挥作用,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司照天被推荐为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荣获2024年第四季度“湖北好人”;胡正华被市监部门选聘为“食品安全监督员”,成为食品安全的义务守护者。

胜阳港街道还精心组织“学雷锋绽芳华”志愿服务公益集市活动,广泛整合辖区资源,联合商圈、商会、友好商户等共同参与,吸引26家单位的近百名志愿者踊跃参加,累计服务市民1000余人次。各社区围绕友好商圈和新就业群体开展“小哥故事会”、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制订详细的月度、季度和年度活动近百场。(记者 吴高斌 通讯员 佟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