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黄石要闻

阳新静脉产业园年发电量可达1.1亿度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7-08

分享:

7日,在阳新静脉产业园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炉膛温度、主汽温度等参数。操作台前,工作人员专注地盯着屏幕,确保每一个环节平稳运行。

2020年,阳新深能侨银环保有限公司斥资5.76亿元,在陶港镇碧庄村打造阳新静脉产业园。该项目瞄准“无废城市”未来图景,构建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市政污泥干化协同处理的完整固体废物循环链条。

走进园区,三条核心处理线构成了资源再生的主脉络。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线是园区“心脏”,一期工程配备的两台焚烧炉和18兆瓦发电机组,理论上年发电量可达1.1亿度,相当于阳新全县居民两个月的用电量。“与常规火电厂不同的是,垃圾电厂以垃圾为燃料,焚烧产生的热能推动汽轮机发电,蒸汽冷凝成水后流回锅炉,形成能源利用闭环。”公司运行部主任蔡银杰介绍说。

“按照产业规划,公司每年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约25万吨,相当于减少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库容36.4万立方米。”蔡银杰补充道,如果将这些生活垃圾堆放在一个面积为7140平方米的标准足球场上,高度将达51米,相当于17层楼高。

餐厨垃圾处理线每天能够处理100吨餐厨垃圾,提取5吨工业油脂,剩余残渣作为燃料或肥料能源化利用。

市政污泥干化线每天能处理50吨湿污泥,将其变为焚烧发电的辅助燃料,实现“变废为宝”。

将巨量垃圾转化为能源,环保达标是关键。园区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确保全过程清洁高效。

在烟气净化方面,设置“五重狙击”关卡。焚烧垃圾产生的二噁英首先在1000℃的高温下分解,SNCR系统喷射氨水分解氮氧化物;随后烟气进入反应塔,在高速旋转的雾化器作用下,石灰浆被充分雾化并与烟气强力混合,反应后去除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干法系统进一步脱酸;活性炭吸附重金属微粒;最后,布袋除尘器捕获99%以上的粉尘,最终产生飞灰经固化后安全填埋。

“我们的排放数据实时联网环保部门,关键指标如氮氧化物浓度控制在200mg/m3以下,优于欧盟标准。”公司总经理刘万鹏说。

对于垃圾堆放产生的渗滤液,园区采用“厌氧发酵+两级生化+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工艺,将污水层层净化。最终,浓液回喷至高温焚烧炉彻底分解,清水用于厂内设备冷却循环。焚烧后的残渣也有新用途,炉渣被送至专门的处理厂,分拣回收金属后制成环保砖,用于道路铺设。

2024年,产业园处理生活垃圾17.8万吨,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1.7万吨,发出5867万度“绿电”可满足数万户家庭月用电。项目还填补了阳新在专业垃圾处理领域的空白,解决“垃圾围城”,创造百余就业岗位。

然而,生态账本亮眼,经济账本却显压力。设计日处理能力700吨的园区,实际日均接收仅400余吨。两台焚烧炉只能“停一开一”。

“亏损是超前投资的阵痛,更是未来的蓄力。”在刘万鹏看来,垃圾焚烧行业本质是“与城市发展同频的长跑”——当前亏损源于国家超前规划与地方经济爬坡期的阶段性错配,而阳新县“双集中”战略下的人口回流、消费升级及农村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将逐步释放预期产能。

产业园正在积极破解难题:污泥处理线正寻求承接县外业务;与农业企业探讨秸秆回收,化解禁烧难题;餐厨垃圾处理单元严阵以待,只待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既是企业,也是城市环境治理的主人翁。”刘万鹏的话,道出了阳新静脉产业园的发展理念。在生态与经济的天平上,该园区正以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寻找着最佳平衡点,为地方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吴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