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开发区·铁山区金山街道上林社区体育公园内,退休职工柯友梅和邻居在健身长廊里边晒太阳边聊天。不远处的儿童游乐区,她的小孙子正与伙伴们踢球嬉戏。
“下楼就是体育公园,老人、小孩、年轻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太方便了。”柯友梅感慨道。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黄石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全民健身“双创工程”。该工程以“创新设施供给、创建宜居环境”为核心,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回应居民“健身去哪儿”的呼声。
截至目前,“双创工程”累计建成各类全民健身场地183个,涵盖多种类型,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覆盖范围不断延伸,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24日清晨,团城山公园樱花大道的健身长廊里,市民李女士正在试用自重式下拉训练器。她说:“以前的器材有点老旧,这些新器材比较智能,可以一边锻炼一边欣赏美景,心情舒畅!”
这条国庆期间落成的健身长廊占地约300平方米,力量训练区内,太空漫步机、骑马器等专业器械一字排开;儿童游乐区有跷跷板、摇摇乐等,适合家长带着孩子共度亲子时光;在休闲棋牌区,中老年人也能摆上棋局,享受对弈之趣。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关键举措。“双创工程”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优服务”的目标,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元投入,有效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作为今年“双创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位于阳新县王英镇的仙岛湖全民健身中心一直热度不断。从阳新气排球公开赛到阳新县首届职工运动会,再到2025年黄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群众体育类气排球比赛,这里已成为区域体育新热点。
据介绍,占地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仙岛湖全民健身中心可容纳2个标准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及气排球场、16个乒乓球场,同时兼顾举办专业赛事的条件,实现多球合一、多赛合一、多馆合一。
与此同时,普惠性、基础性的全民健身设施也在加速覆盖。
近日,市民李英杰下班后,在家稍微收拾一下,就换上运动鞋来到西塞山区胡家湾社区健身房,开始锻炼。“社区健身房设施种类多,更重要的是免费,完美!”李英杰兴奋地说。
今年上半年,西塞山区花园路社区健身房、南岸社区室外微型智慧健身房、胡家湾社区健身房及环湖社区健身长廊4处健身场地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嵌入社区的健身空间,以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和健身新手。
据介绍,连续多年,我市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13个,新建体育公园5个,新建或改造健身步道642公里,新建或改建足球场数量305个,新建全民健身场地114个,全民健身路径保有量达到6392套共计30409件。
从城市到乡村,多样化的健身设施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群众“健身难”问题得到实质性缓解。如今,走出家门、参与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运动正成为黄石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不断织密全民健身网络,推动黄石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迈向更高水平。
记者 刘佳 通讯员 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