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热点关注

大冶法院“打包调解”: 一次性解决16起矛盾纠纷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4-08-15

分享:

近日,大冶市人民法院调解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促成湖北、浙江、广西、河南、福建、黑龙江6省12家法院16起纠纷案件撤诉,案涉5家知名运营平台,实现了一案调、多案消、各方和。

两个月前,该院立案庭线上受理了一起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某知识产权公司诉称,黄石某百货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电商平台售卖某服饰产品,涉嫌侵犯了某知识产权公司对案涉作品享有的权利,请求判令黄石某百货公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1万元。被告黄石某百货公司正是知名企业某服饰公司的经销商。

“要将对涉案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大冶市人民法院迅速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和商事纠纷“三级分流”过滤机制,经当事人同意,将案件分流至诉前调解中心,由大冶法院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团队提供专业指导。

该院诉前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肖鹃、尹辉煌仔细查看案卷资料,制订调解方案,并对企业进行“深度体检”。结果显示,5月份以来,该服饰公司案涉产品在全国6省12家法院被某知识产权公司起诉16起。案涉杭州、郑州、南宁、桂林、温州、武汉、哈尔滨等12座城市及5家全国知名运营平台。

“一旦其中一案判决,企业的声誉将受到损害,甚至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大冶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案件调解过程中,肖鹃、尹辉煌提出将涉案的12家法院16件纠纷一次性“打包调解”的思路。案件虽牵涉全国12家法院、16个经销商,但都是涉及某服饰公司、某知识产权公司两家企业的同类案件。

连日来,他们采取“背靠背”调解模式,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某服饰公司向某知识产权公司支付5万元,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案结事了。随后,某知识产权公司分别向12家法院申请案件撤诉。

“谢谢大冶法院,如果不是你们耐心调解,可能我们两家公司已彻底闹僵,再没有合作机会了。这份调解书,既保障了我们的合法权益,又为我们成为商业伙伴打开了新局面。”近日,某知识产权公司负责人打电话向大冶市人民法院致谢。

“案子办得真是又快又好。通过这次诉讼,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法院的司法温度。”黄石某百货公司负责人也来电致谢。

调解结案后,肖鹃、尹辉煌继续做好“后半篇文章”,主动了解企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司法需求,对企业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点进行梳理,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防范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风险,并密切关注双方合作经营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从出台25条保障企业发展服务配套措施,到创新减轻企业诉累“打包调解”模式,近年来,大冶市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抓前端、治未病,持续推进商事纠纷“分调裁审”改革,健全完善专业调解组织一级分流、诉前调解二级分流、立案后繁简分流的“三级分流”过滤机制,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相关改革事项入选全省“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改革试点。

“全国12家法院同类案件一次性‘打包调解’,确实不容易。既优化了营商环境,又减轻了企业诉累,省心、省力、省环节、省资源。”谈及“打包调解”感受,大冶市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团队法官马璐如是说。(记者 吴海峰 见习记者 余立飞 通讯员 张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