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热点关注

数万只候鸟栖息网湖催热“观鸟经济”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2-26

分享:

春时已至,万物复苏,又到了候鸟启程的季节。

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冬候鸟跨越4000多公里,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位于黄石阳新的网湖湿地,开启一场跨越山川湖海的征途,待到春季再返回北方繁殖。

眼下,已进入了最佳观鸟季倒计时。

网湖候鸟准时北归,和它们同样准时的还有一批摄影爱好者。

24日清晨,摄影师张旻早已守候在湿地深处,天边太阳冉冉升起,晨曦中看小天鹅起飞,聆听鸣叫声声。

泥滩上,反嘴鹬细长的喙如同精巧的手术刀,在退潮的淤泥里挑拣贝类。忽有年幼的豆雁扑棱着羽翼跌落水面,激起的水珠在半空凝成珠帘,远处的鸿雁哨兵昂首警戒,脖颈绒毛被湖风掀起波纹。

堤坝上,摄影师们举着望远镜或者长焦镜头,屏息凝神,生怕错过每一个展翅的美丽瞬间。

除了摄影师这个身份外,张旻还是一家民宿的负责人,民宿于2023年11月开业,位于网湖湿地管理区明港渔村附近。张旻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候鸟宣传视频和图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师。

今年66岁的刘道虎是湖北荆门人,退休后开始学习摄影,2020年第一次来到网湖拍摄候鸟。

“这几年,网湖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候鸟的种类也多了起来,拍鸟的场景更丰富,画面更优美。”候鸟返程之际,刘道虎再次来到网湖,和往常不同的是,他不需要再往返阳新城区,而是背着干粮在滩涂地待上一天,在网湖附近便可以吃住。

来自武汉的摄影师邱鸿也有同样的体会。“拍候鸟是一项体力活,精彩的瞬间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等待。”邱鸿告诉记者,过去他都是坐火车到阳新城区,找到住宿的地方后再包车前往湿地,一天拍摄下来,早已疲惫不堪。现在吃住方便多了,疲劳感也减轻许多。

拍鸟,意味着摄影师们要像“候鸟”般随季节迁徙各地。“这段时间,来自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的摄影师或组团,或一人一车就来了,跟候鸟一样准时。”张旻说。

候鸟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它们的迁徙亦是对沿途生态环境的一次“体检”。网湖用越来越清的水、越来越肥的鱼、越来越鲜的草,迎接着这群“小精灵”。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汪训英告诉记者,2025年1月调查发现水鸟种群为43种,总数量达84577只。其中,数量较多的水鸟种类有普通鸬鹚、罗纹鸭、红头潜鸭、豆雁、红嘴鸥等,数量均超6000只。

良好的生态引来了候鸟,候鸟又引来了摄影师,而摄影师引来的则是新的产业与商机。据粗略统计,除散客外,张旻的民宿2024年全年接待摄影爱好者已超过千人。

汪训英介绍,为了在不打扰候鸟的前提下有更好的拍摄条件,网湖岸坡滩涂留有足够的缓坡,给候鸟提供安全的栖息环境;同时加强候鸟迁徙路线监测力度,设立观测站点,动态掌握候鸟迁徙信息,确保迁徙安全……

候鸟,恰如一面镜子,折射着地方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之变。

“发展观鸟经济是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生动的写照。观鸟旅游已从小众需求成为风靡全国的新业态,并逐渐发展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汪训英说,观鸟经济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成为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网湖,多种珍稀禽类停留歇脚,不仅带来了春天的脚步,还催生了新的生态旅游商机,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记者 黄醒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