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通报,对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在应对极端大风灾害中涌现的5起成功避险案例予以通报表扬。其中,大冶市大箕铺镇叶家庄村、茗山乡茗香社区、东风路街道下冯社区3起案例因“风前预警精准、风中处置高效、避险成效显著”成为典型,彰显了基层干部群众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智慧。
据介绍,今年4月10日至12日,大冶遭遇连续极端大风天气,局部风力超10级,伴随强降雨及树木倒伏、房屋坍塌等次生风险。为此,大冶市应急管理部门联合乡镇、社区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网格化巡查+信息化预警”织密防御网。
10日17时许,大箕铺镇叶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灾害信息员曹黑彪带队重点排查独居老人、老旧房屋时,发现70岁独居老人刘凤家屋顶瓦片松动、墙体开裂后,立即协同镇应急办将其转移至安置点。次日凌晨,房屋坍塌,因转移及时,老人安然无恙。
11日晚,茗山乡突遭强对流天气,茗陈路因树木倒伏阻断交通,积水成涝。茗香社区党委书记彭卫国巡查发现险情并上报后,乡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预案,应急队携带电锯、警示设备赶赴现场,工程队调派挖掘机清运断枝,电力部门同步抢修电路。多部门联动处置至20时15分,道路恢复畅通,全程无人员伤亡,充分体现了“一键响应”应急机制优势。
12日,东风路街道下冯社区工作人员於鹏在排查中发现倒伏樟树压垮电线杆,导致漏电……见此情况,於鹏第一时间上报并联系电力部门,同时拉设警戒线,并逐户通知42户居民避险……电力抢修与群众疏散同步推进,险情在2小时内解除。“既靠人防的细致,也靠技防的精准。”於鹏说,社区已建立“隐患地图”,标注高风险点位,实现动态监控。
此次3起案例被国家通报表扬,源于大冶市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嵌入基层治理的常态化实践。近年来,该市推行“隐患信息员”制度,覆盖该市村(社区),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确保“风险早发现、预警早传递、人员早转移”。
据悉,大冶案例的共性在于“三个到位”——预警信息传递到位、隐患排查到位、应急响应到位,为全国基层防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应急管理部建议各地加强案例宣传,通过“以案促学”提升全民防灾意识。(记者 殷珂 通讯员 邹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