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上午,黄石港区教育局把这一时刻当成最鲜活的教材,同步启动“师生同上一堂课”主题实践活动,全区17所中小学、3万多名师生积极参与,通过集中观看阅兵仪式、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跨学科项目学习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操场上、报告厅里、教室里,一次次庄重的敬礼、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惊叹、一篇篇饱含真情的感言,汇聚成一堂震撼人心、直抵心灵的“大思政课”。
观阅兵
同屏共振间 爱国豪情满校园
上午9时,全区各校教室中,师生肃立,注视着屏幕中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阅兵场面。礼炮轰鸣、国旗升起,国歌唱响的瞬间,许多师生情不自禁起身行礼,齐声高唱,红旗飘扬中,爱国热情涌动在每一所校园。
在市府路小学,学生曹文博看完阅兵后,难掩内心的激动,兴奋地说:“徒步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就像移动的钢铁长城,太壮观了!”在沈家营小学,孩子们更是全神贯注,有的踮起脚尖,模仿着受阅官兵的正步节奏,有的紧紧握着手中的小红旗,将其贴在胸前,眼神中满是崇敬与向往。304中队的李沛恩在分享感受时说道:“从受阅官兵身上,我感受到了纪律的力量,更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这种力量让我充满安全感。”
老虎头小学502班的张欣怡在观后感中写道:“阅兵式上,抗战老兵们虽然已白发苍苍,但他们的眼神依旧坚定,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广场路英才学校603班的齐景意也坚定地表示:“我们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英文学校605班黄晓彧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的苦难,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牢记和平的来之不易。
传精神
教师担使命 培根铸魂育新人
这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视听盛宴,不仅让学生们深受触动,背后更凝聚着无数教师默默耕耘、借机施教的身影。他们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课堂的引导者,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坚定传播者和践行者,用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黄石八中教师彭易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仅是历史的讲述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每一堂课,我们都要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念融入其中,为学生培根铸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武黄路小学语文教师黄蓓也表示:“我会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孩子们读懂‘山河无恙’背后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明白和平的珍贵,播下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种子。”
在武汉路小学副校长陈前芳看来,组织学生观看九三阅兵,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观看活动,更是一堂震撼人心的思政大课。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黄石十四中校长夏斌也表示,学校将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将阅兵所传递的精神转化为育人动力,努力培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传承。”老虎头小学校长马琳认为,在这场活动中,孩子们看到了国家的强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老师们看到了教育的使命,坚定了育人初心;学校看到了育人的责任,明确了发展方向,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教育实践。
践行动
项目化学习 让爱国情怀生根
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观看和感悟层面,而是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所学校依托校本课程和德育品牌,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活动,让爱国情怀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中山小学以九三阅兵为重要契机,在组织全班学生集中观看直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抗战历史,分享观看感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让爱国情怀与个人成长紧密相连。广场路小学花湖校区作为“全国八一爱民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开展了“以史为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红色诗词创作、主题班会、爱国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感受爱国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武汉路小学依托“童心映红”项目化课程,创新开展“九三阅兵”双学段主题学习。低年级通过“祖国我想对你说”“巧手绘祖国”表达纯真情感;中高年级则开展跨学科深度研究,进行历史考证、科技分析与媒体创作,最终形成数字杂志、主题展览等高质量成果,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黄石港区此次‘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不仅是一节历史课、思政课,更是一节人生导向课,是一次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精神共鸣。”黄石港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学在总结此次活动时表示,通过观看阅兵、开展项目学习、进行情感表达,广大师生共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洗礼,这堂“课”虽已结束,但它所点燃的爱国之火、报国之志,必将在黄石港区校园中持续燃烧,照亮新时代少年前行的道路。
记者 方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