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关于印发黄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的通知 | 文件类型 | 黄政办发 |
---|---|---|---|
发文单位 |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黄政办发〔2024〕1号 |
发文日期 | 2024-05-21 15:04:27 | 发布日期 | 2024-05-21 15:04:27 |
效力状态 | 有效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社会发展 |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5月21日
黄石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
为落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7号)和《湖北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24〕18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工作安排部署,全面落实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抢先发展五大行动要求,大力促进先进设备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质地提升和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为我市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提供坚实基础。
到2027年,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水利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 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及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二、全面推进设备更新行动
(一)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我市大冶铁矿、大冶特殊钢、华新水泥、大冶有色、西塞电厂等一批矿山、钢铁、建材、有色、电力生产行业企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全力做好汽车、钢铁、化工三大行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使用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在工业行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鼓励高能耗企业购买绿证,并在其设备更新时给予政策倾斜。〔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在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以住宅电梯、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供热等能源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工程等为重点,逐步分行业推进设备更新改造。力争到2027年,累计更新和加装电梯3000台,更新供水设施350套,环卫设备600台套,改造升级汪仁等5座污水处理厂,安装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物联网传感设备2万套,更新改造建筑施工设备850台、节能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城管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进交通运输设备更新。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力争2026年全面完成淘汰工作。持续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车应用,力争到2027年,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5%。大力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发展,加快推进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力争每年新增充电桩2000个以上。〔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加快老旧农业机械更新。积极对上争取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阶段,扎实推进拖拉机、播种机、水稻插秧机、自走式植保机械和谷物联合收割机、谷物烘干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茶叶加工机械、微耕机等老旧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力争到2027年,全市报废农机3000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达78%。支持粮油等农产品加工、渔业畜牧业、果蔬生产等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提升教育设备水平。支持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在黄高校更新多媒体讲台、电教平台等教学设备。围绕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大力推动科研仪器设备更新。不断提升全市教育领域数字化设备更新,引导一批有条件的小学、中学、职校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现代化。〔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六)推动文化旅游领域设备更新。结合我市 A级景区、度假区、游乐园等设备现状,积极推进东方山、天空之城、熊家境旅游度假区、矿山公园等景点设备设施更新。积极争取全市博物馆、歌舞剧院、音乐厅、文化馆、非遗馆等演艺场所设备更新取得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牵头单位: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强化医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市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等三甲医院医疗卫生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其他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三人间以上病房改造提升,降低三人间以上病房比例。改造和完善医疗机构老、幼、残、孕等看病群体无障碍化设施。力争到2027年,全市更新 CT、核磁共振、DR、彩超、直线加速器、手术机器人等设备30台套,改造病床800个。〔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要求,对现有涵闸、泵站等两大类水利工程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到2027年,力争完成全市下朱闸等6处涵闸和富池二站等4座泵站的建设或更新改造。〔牵头单位:市水利和湖泊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全面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一)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力度推进汽车置换和更新,鼓励和支持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报废更新,支持国五、国四排放标准乘用车置换更新。力争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销售5000辆以上。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拆解等违法行为。合理布局农村汽车充电设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着力推进家电产品升级。落实国家、省绿色智能家电以旧换新方案,研究我市推进政策。开展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完善互联网和线下并存销售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2024年,力争全市家电以旧换新4.4万台。〔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动家装消费品换新。鼓励居民开展旧房重装、厨卫改造等。支持城发、东楚等平台下属房企开展商品房以旧换新活动。组织开展家装样板间进商场、进社区、进平台展示活动。鼓励企业打造线上样板间,提供价格实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依托安居链平台支持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每年完成适老化改造500户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全面推进回收循环利用行动
(一)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发挥我市循环经济发展优势,巩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成效,依托大冶有色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鼓励大冶市、阳新县各乡镇建设一批集中分拣处理中心和回收服务网点。加强公共机构数字回收平台和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力争到2027年,全市报废汽车、家电回收量分别达到1.5万辆、34万台套。〔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动二手商品流通交易。鼓励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二手商品交易模式,积极支持利用现有闲置商品房、楼宇等为二手交易提供场所。规范汽车、家电、家具、电子产品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二手商品交易集聚区。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推动二手车销售市场主体进限纳统,对二手车销售市场主体达到纳统门槛且完成首次统计数据报送的给予一定支持。支持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二手交易、翻新维修等业务。到2027年,全市全年二手车交易力争超过3万辆。〔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进资源再利用再制造。依托现有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动力电池、光伏组件、废钢铁、废铜铝、废塑料、风力发电设备机组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强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全力巩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成果。加快创建全国“无废城市”,鼓励企业创建国家“绿色工厂”。〔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供销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全面落实标准提升行动
(一)衔接国际国内标准。严格落实国家产品设备能耗、排放和技术等标准要求,指导和鼓励在黄企业(单位)、高校及有关可研机构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工作。〔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二)落实并完善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大宗消费品交易、再生循环利用等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持续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管理制度,加强信用记录和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共享。〔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三)推进企业标准化升级。鼓励优势产业申报标准领跑者,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宣贯。〔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
六、全面推进抢先发展行动
(一)抢占市场份额。发挥我市先进制造业优势,建立我市“两新”供给清单,完善需求清单。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做好设备供需交易。加大宣传推介,积极支持黄石产品参与国家设备更新。力争到2027年,培育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政府国资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抢抓技术攻关。结合产业结构优势,围绕工业母机、汽车零部件、机器人制造等,加大研发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强化集成电路等产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成果转换应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抢推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两新”工作契机,发展一批“换新+回收”“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经济。以多样化媒体宣传和多方式平台销售模式,让政策红利普惠消费者。〔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七、完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种等研究推进本领域相关工作,制定细化分领域方案,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市发改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水利和湖泊局、市城管委等10家单位为行业牵头单位,加强与对口国家部委、省厅(委、局)衔接,制定并负责落实各自领域细则,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供销社、市税务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人行黄石分行等单位为责任单位,结合职能推进各项任务。
(二)加大要素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分别要加强用地、用能、环评、人才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改项目,简化审批手续。
(三)完善金融财税政策。人行黄石分行要用好再贷款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探索设备融资租赁合作等新模式。拓宽民营企业投融资渠道,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消费的绿色金融支持。各部门要积极对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对我市的支持,用好各口径的专项政策。财政、税务、金融、产业、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政策联动,各县(市、区)要加强同市级部门针对“两新”工作组织多样式活动。税务部门要落实国家、省关于“两新”税收政策,推广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做法。落实符合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部门要加强对领域内政策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行业对“两新”工作的预期。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废旧物资高水平利用,形成良好的资源回收使用氛围。
(五)强化落实跟踪。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两新”工作的监管监测,对虚假、谎报骗取政策支持、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不定期对“两新”工作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设备更新情况、企业和消费需求,滚动跟进。